(十四)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2015·鄂州)本诗前三联运用设问、对偶和________等修辞手法,热情赞美了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和__________的气势。 2.请用自己的话描绘“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所展示的画面。 3.“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中加点的词很有表现力,请赏析。 4.名句恒久远,千古永流传。请谈谈你对千古传诵的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理解。 5.下面对这首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齐鲁青未了”句是说在齐鲁广大区域内都能望见泰山的青色,用距离之远来烘托泰山之高,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验。 B.“会当凌绝顶”中,“会当”的意思是“终当,终要”,从中可以看出诗人不怕困难,勇于攀登顶峰的雄心和气概。 C.诗歌能让人浮想联翩,充分感受到泰山的雄伟气势,同时又能让人体会出诗人的情怀。可谓形神兼备。 D.诗的前六句写诗人远望泰山,描绘了泰山的神奇与秀丽;后两句写诗人登上泰山后的感受。 (十五)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本诗属于______诗(诗歌类别),该类诗歌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文中“东风”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2.试从“以小见大”的角度赏析杜牧的《赤壁》。 3.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4.对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作者经过赤壁这个著名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是怀古咏史之作。 B.诗的前两句交代了兴感的缘由——一支沉入泥沙中的断戟。 C.“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意思是: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直接写出了政治军事情势的变迁。 D.后两句曲折地反映出作者的抑郁不平之气。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施展。 (十六)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诗歌开头一句,以“________”修饰离愁,以“________”衬托离愁,“________”一词更是直接描写了诗人的心境,这种表现手法和马致远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异曲同工之妙。第二句中的“吟鞭”是指____________。 2.(2016·预测)“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中“落红”指什么?这一句有什么深刻含义? 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是这首诗的精华所在。请自选一个角度(或语言,或诗意,或情感,或哲理)写一段鉴赏性文字。(40字以内) 4.整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5.对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的前两句真实地反映了诗人当日复杂的心境:离别的愁绪和回归的喜悦相互交织。 B.诗的后两句从落花到春泥展开联想,将诗人的时代使命感移情落花,从而把离愁升华为崇高的献身精神。 C.诗人用“落红”作为自然现象和象征韶光易逝的双重手法来表达别离之苦。 D.全诗表达的思想和陶渊明《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所表达的与官场决裂、归隐田园的遁世思想相同。 (十七)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中“渡河”和“登山”的描写象征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冰、雪喻____________,满、塞喻____________。 2.(2015·南丹模拟改编)“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运用的艺术手法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3.你是怎样理解“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句诗的? 4.以下对诗歌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的开头两句以夸张的笔法,营造了欢乐的宴饮气氛,体现了诗人愉悦的心情。 B.诗中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来比喻人生道路中的艰难险阻。 C.诗中运用典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盼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心理。 D.诗的最后两句写出了诗人坚信远大的抱负必能实现的豪迈气概。 (十八)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2016·预测)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勾画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景象,表现了自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虚实结合,诗中描写实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想象的虚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 4.请对本诗画线句作简要赏析。 5.下面对这首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诗歌通过写在远征途中登上碣石山俯瞰大海所看见的壮观景象,展现了诗人宽广的胸襟。 B.本诗的感情基调是苍凉慷慨。 C.画线句通过丰富的想象,写出沧海之大,吞吐日月,含盈群星的气派。 D.最后两句,如一曲雄壮的乐曲,在最激越处戛然而止,悲从中来,发出感慨。 (十九)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本诗“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中“蓬草”在古代诗文中一般比喻________________,诗人以“蓬”“雁”自比,从中透露出诗人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2.本诗的颈联已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请从炼字的角度对这两句诗进行赏析。 3.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诗叙写了出使的路线、沿途看到的风光以及听到候骑报告的最新战况,内容与题目紧紧相扣。 B.第二联描写塞上秋景:随风而去的枯蓬飘出塞外,南飞的大雁掠过北方少数民族居住的上空,画面静谧而温馨。 C.第三联描绘了烽火台上笔直的狼烟,蜿蜒曲折的黄河映衬着浑圆的落日,景色雄奇壮观,气势恢宏。 D.第四联写途中遇到侦察骑兵,得知都护正带兵在燕然前线,显示出朝廷使臣对边疆战事的关心。 (二十)渔家傲 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这首词中描写边地荒凉清冷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发挥你的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将“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的画面描绘出来。 3.“羌管悠悠霜满地”中的“霜满地”有什么意蕴? 4.(2015·平顶山二模)“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表现了戍边将士什么样的心理? 5.(2015·黔南州)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是作者边地生活经历的写照,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表达了戍边将士思念家乡、为国建功的情怀。 B.这首词通过“塞下”“长烟落日”“霜”等词语写出了边塞秋季的景色特点。 C.“衡阳雁去无留意”一句是说,衡阳的大雁飞去,没有丝毫想留下来的意思。 D.“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形象地描绘了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城门的情景,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同时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二十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这首诗______与______巧妙结合,将塞外雪景写得千姿百态,气象壮阔,衬托了______之情。 2.这首诗以什么为线索?描绘了哪四幅雪景图? 3.品一品“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两句诗的妙处。 4.赏析诗句“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在写法上的妙处。 5.(2015·苏州)下面哪一项与“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一句在写法和表达的情感上最为接近?( ) A.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B.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C.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D.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
|
来自: 学生高分之路 > 《中考古诗文高分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