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陕西省考古队就陆续在下山梁上发掘了大量的古代遗址,出土了一批精美的玉器、石器,根据这些器物专家推断此处应该是一处新石器时代的大型聚落遗址,距今超过4500年。 从2016年开始,陕西省考古队开始对芦山峁遗址中最大的一处名为大营盘梁的人工台地进行发掘。经过两年的发掘,一共清理出了超过8000平米的人类生活遗迹,其中包括后来震惊全国的三座大型院落。 这三座院落分布于山梁最高处,应该是当时部落首领或是王居住的地方。其中1号院的规模最大,整体为四合院样式的两进院落。在整个院子的正中偏北,有三座坐北朝南的大型建筑,每个面积都超过200平米,正是这三座大型建筑将院落分为前后两进。 在1号院的南侧,相对分布着两座稍小的院落,即便如此,每个院落的面积也超过800平米。考古专家分析,1号院更像是一座宫殿,是一处权力中心,而2、3号院是负责警卫工作的区域。 考古专家介绍说,此次发掘的台地立体形态很像黄土高原流行的梯田,而三座院落从远处看上去,就好像是三座“金字塔”,不过不是埃及的那种三角体,更像是南美地区玛雅人的“金字塔”。 在遗址的房屋和院落中,考古队还清理出了大量的猪下颌骨、玉器,都是用来作为房屋奠基的。综合种种现象,基本可以确定芦山峁遗址发现的院落,具有早期宫殿的形态特征。这说明早在4500年前,在陕西黄河流域就生活中一支势力很大的部落,而芦山峁遗址就是他们的政治中心。 考古专家介绍说,现在史学界和考古界普遍认同,距今4000年前后是中国第一个独立王朝夏朝建立的时间节点。但芦山峁遗址的发现说明,早在夏朝建立前的500年左右,在黄土高原北部就出现了一个初级形态的王国。而且之后的千百年间,这个王国都是游离于夏朝之外的一支势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