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黄埔大吉沙岛:寻觅广州最安宁的角落|周末行记

 369蓝田书院 2019-05-21

如果你在黄埔乌涌渡口,见到一群人拿着烧烤炉、提着烧烤原料准备坐船,不要太好奇,他们这是去大吉沙岛体验生活,到人烟稀少的小岛上去吃烧烤。

位于黄埔区长洲岛东侧江心的大吉沙岛,至今仍没有陆路交通连接外界,这里唯一出岛通道就是渡船。大吉沙原本只是珠江上的一个冲积沙洲,后经几代人努力修成如今模样。大吉沙周边岸线长6.02公里,面积1500多亩,岛上有400余村民,不少人陆续搬出孤岛。岛内居民大多彼此相识,民风极为淳朴,“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在大吉沙土著居民看来,这里堪称是广州最安静的角落,除了来往的船只之外,几乎长年没有多余的打扰。与原著居民陆续外迁形成对比,近年来,越来越多游客来此踏足,最常见的游玩节目就是烧烤,每逢周末就会有人从江北岸的乌涌渡口,采购一堆东西后搭船进岛。

乌涌渡口紧挨着黄埔港,小船在大船之间来回摆渡,形成“百舸争流”的别样水上交通景观。岛上居民可在乌涌渡口免费搭乘部分渡船,游客也只需付十元八元即可过江。

涌码头的是黄埔旧港的码头,吊机高耸,远看的话会很壮观,而昔年羊城八景中的“黄埔云樯”就是在这里了。

探访须知

大吉沙无路、桥与周边相通,一般须从乌涌码头搭船前往,十分钟左右即到。

若自驾前往,可将车停在乌涌码头附近;若乘公共交通,码头旁最近的公交站是丰乐南路总站,搭地铁5号线至大沙地站,换乘公交43路等,坐5站左右至丰乐南路总站,再走600米左右至乌涌码头。当地人建议,出地铁后,可直接搭电瓶车,5-7元到码头。

到了码头,公共渡船班次不多,上午8点钟前有两趟,10点30分有一趟,下午4点50分有一趟从大吉沙回码头的返程渡船。

当地人建议,可搭在码头等客的私人小艇上岛,随时能走,5人以下的话,一条船收10元钱,5人以上酌情涨价,回程也随时可走。岛上可骑单车游玩,单车也可搭船上岛。

江中央的岭南水乡

大吉沙为冲积岛屿,处在珠江前航道、后航道交汇处,其周边岸线,正好是广州老港所在地,古时海上丝绸之路起始处。

整个海岛包括三块:洪圣沙、白兔沙、大吉沙,中间有水道相隔。作为广州5个有居民海岛之一,大吉沙已被改造为人类的聚居地之一,农业、工业早已进驻并成型。它的原始模样,已不可追。

乌涌码头搭船,是进出大吉沙岛的唯一办法。“突突突”十分钟后,即到大吉沙码头。上了岸,面前是农舍、蕉林、土路,回头一看,对面是黄埔港密密麻麻的船舶、吊臂,对比鲜明。正因如此,大吉沙被附近的驴友、摄影发烧友钟情。

进入岛内,这里与普通岭南乡村无异。沿岸的窄窄水泥路边,堆着从江中收集的塑料瓶、铁罐、木头。穿过一片蕉林到达村子里,大串的虾笼挂在树枝上,两排房子靠着一条岛内河涌而建,中间是一条一两米宽的水泥路,为防潮水倒灌,路面比里侧一些老房子地面还高。

紧挨河涌的房子,大多半跨在水中,房下水面成为“船库”,泊着自家的交通船。一些房子建成两三层的小楼,院中有茂密的莲雾,一些房子废置多年,已长出绿苔。

岛民几十年如一日

岛上几乎每家每户都临水而建,到处停靠着小船。许久未得使用的,就这样丢弃在大树旁,成为小猫小狗的玩耍地。

大吉沙岛民张先生的房子修得很漂亮,临水有一条长长的阳台,可以看到涌对面白兔沙的堤岸和蕉林,院子一角有台阶通向房下的“船库”。

张先生说,这里最早的居民是解放前从增城过来的,最初靠打渔为生,后来鱼难打了改种田、捞海鲜,最近几年,有不少外来人口承包了田地做水产养殖。

岛上人丁最旺是在上世纪90年代,现今有130多户、400多户籍居民,女孩子大多嫁到岛外,年轻人也都出去打工了。

岛上看不到很多青壮年,只有三三两两的老人家在门口拉着家常或者独坐,看到外人挺善意,瞄星人和汪星人都显得很慵懒。

在张先生看来,孤岛生活的好处是“空气好,治安好,单车放路边也没人偷”,让人无奈的是用水太贵,因为是从黄埔港引过来的工业用水,早些年甚至有过一吨49.5元的高价,现在一吨8块多,“只能用来喝”。

传统与现代一水之隔

虽已由村转制社区,大吉沙人靠水吃水、靠田吃田的日子,几十年如一日。甘于平淡的背后,是与对岸社区不断拉大的差距。

当地干部已不讳言,这里是整个街道集体经济最穷的。究其原因,既有300亩基本农田保护区对工业化的限制,也有交通不便对工商业的天然隔离。

为了补偿农保带来的经济损失,黄埔区2008年曾出台过一个生态补偿机制,每年拿出79万元补偿给下沙大吉沙岛的两个股份经济社。

隔水相望,那边是现代和繁华,可是岛里连煤气都要靠船运进来。

也是在那一年,黄埔区推出打造“临港商务区”的规划,珠江北岸的鱼珠一带被列入核心区,西边一水之隔的长洲也被列入“城市游憩商业区”,将打造海港文化风景线。

而大吉沙,由于陆路不通,水路不便,还因涉及岛上农保区问题,暂未列入临港商务区规划,一个孤岛不得已“闭关”起来了,岛内的自然环境以及居民的生产劳动、生活起居仍保留着较为原生态的模式。

不过,黄埔区方面称,并非真的“遗忘”大吉沙,将首先解决交通问题,然后建生态休闲区,为临港商务提供休闲配套。

与东部的寂寥不同,大吉沙岛最西边的洪圣沙,一直不曾安静下来。30年历史的码头、“黑金”堆放引起的污染争议、新出炉的生态旅游公园规划……它牢牢跟上了城市的步伐,以至于,人们已不习惯于把它看作大吉沙岛的一部分。

洪圣沙码头是广州港黄埔港分公司的一部分,1984年建成投入使用。装卸站的堆场面积17万平方米,占了整个洪圣沙的35%,用来堆放煤、木材、饲料、部分货柜等。2012年4月,“洪圣沙岛生态旅游公园”项目出现在珠江黄金岸线规划方案中。若计划成行,大吉沙岛30年的工业化之旅将告结束,黄埔老港带来的喧嚣也将渐渐淡去。

未来的大吉沙将是什么模样,我们拭目以待。

唯这小船,看着这边,看着那边,这一水相隔的原始和现代。

岛上几乎每家每户都临水而建,到处停靠着小船。许久未得使用的,就这样丢弃在大树旁,成为小猫小狗的玩耍地,陪伴着他们的是久经海场的纱网。



悬挂在大树上的虾笼,在夕阳的照耀下,依稀在诉说着他们曾经作为岛民们赖以生存的工具而打下的累累战功。


夕阳西下,整个到一片金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