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地外文明,你们都在哪儿呢?

 天文在线 2023-04-08 发布于云南

如果无线电信号,比如我们最早的无线电广播,持续的向宇宙中发射,那么如果其他智慧生命形式存在的话,我们为什么没有被它们的无线电信号包围?不是所有的智慧生命都突然的在过去200年内变得科技化,这是确定的。如果2000年前在其他某个地方有过智慧生命并且它们现在还存在的话,我敢肯定它们的信号到现在为止一定充满了银河系。我对地球之外的死寂感到困惑,我开始思索我们的确是非常罕见的东西还是我们忽视了什么。

      

图片说明:旅行者金唱片的两个拷贝之一。另一份跟随旅行者1号于1977年9月5日发射至太空。

你肯定不是第一个疑惑大家都在哪里的人。物理学家恩利克·费米在20世纪50年代问了同样的问题,并且给了这个问题一个听起来很花哨的名字“费米悖论”。有两种对这个问题回答。一种是复杂生命并没有我们想的那样普遍。在德雷克方程这个估算银河系发出无线电文明数量的计算中,有几个因素我们的确不知道,它们都和生命的崛起有关。

      

图片说明:艺术家笔下的格利泽581c(前)、格利泽581b(中)、格利泽581d(后)以及它们的母恒星格利泽581。

对生命以何种比例从基础发展到复杂再到拥有智慧,我们只能做出猜测。现在我们知道的唯一一个拥有生命的行星也是拥有智慧生命的行星。这是一种很大的偏见。德雷克方程还包括了一个文明存在时间的因素。尽管一个智慧物种存在的时间可能很长(数百万年),但是在这数百万年里它们可能不会一直发出无线电信号。

      

图片说明:德雷克公式又称萨根公式或格林班克公式),是由天文学家法兰克·德雷克于1960年代提出的一条用来推测“可能与我们接触的银河系内外星球高智文明的数量”之公式。

这让我想到了第二种回答。即使存在文明正在发送无线电波,它们的信号也很难探测。现在让我们假设有足够的时间让地外信号到达我们这里,然后就剩下我们找到这些信号这件事了。寻找这些信号的困难在于它们可能很弱,比许多天体物理源弱很多。为了给你一个大致的概念,地球上最亮的无线电发射源之一是阿雷西博天文台的雷达。一个相同的阿雷西博望远镜可以探测到3000光年外直射向我们的雷达辐射。

      

图片说明: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的部分照片

由于银河系的直径大概是100,000光年,我们错过了许多恒星的辐射。而且,我强调了只有当发送器和接收器都直指着对方的时候这才有效,这样的可能性有多大呢?除了要考虑信号强度和方向性之外,我们还不知道我们应该寻找哪种信号。地外文明探索的通用原则是寻找窄频率带宽的信号。

      

尽管有这样选择的充分理由,外星人可能看起来完全不同。所以,虽然我们还没有发现任何银河系里的邻居这很令人失望,但是有充足的理由告诉我们不应该期待着发现外星人。我们只需要等待下一代射电望远镜的出现,同时保持倾听。

      

相关天文知识-德雷克方程

对于在太空中寻找生命我们需要知道什么?我们如何估测恒星中可能存在的科技文明的数量?弗兰克·德雷克博士在西弗吉尼亚州绿岸的国立射电天文台担任射电天文学家的时候,设想了一种方法,来划定估计银河系中可能存在的科技文明的数量时所需的术语。众所周知,德雷克公式是德雷克在1961年第一次提出的,它确定了在文明发展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具体因素。尽管这个公式没有唯一解,但它是科学界检查这些因素的普遍接受的工具。

      

上述公式中:

N代表银河系内可能与我们通讯的文明数量

R代表银河内恒星形成的速率

f_{p}代表恒星有行星的可能性

n_{e}代表位于适居带内的行星的平均数

f_{l}代表以上行星发展出生命的可能性

f_{i}代表演化出高智生物的可能性

f_{c}代表该高智生命能够进行通讯的可能性

L代表该高智文明的预期寿命

各家对此公式中的各项变数的估计值各有不同,不同的估计值可得出不同的 N来,实际估值差异甚大,从数个到数千万不等。

参考资料

1.WJ百科全书

2.天文学名词

3. Laura Spitler

如有相关内容侵权,请于三十日以内联系作者删除

转载还请取得授权,并注意保持完整性和注明出处

翻译:天文志愿文章组- dawno_o

审核:天文志愿文章组-我想去非洲

排版:零度星系

参考资料

1.WJ百科全书

2.天文学名词

3.原文来自:https://www./drake-equation-index

本文由天文志愿文章组- dawno_o翻译自Laura Spitler的作品,如有相关内容侵权,请于三十日以内联系运营者删除。

注意:所有信息数据庞大,难免出现错误,还请各位读者海涵以及欢迎斧正。

结束,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全文排版:天文在线(零度星系)

转载请取得授权,并注意保持完整性和注明出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