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拉格怀想<一>

俯瞰布拉格(选自网络)
这次到中东欧五国旅行,现在回想起来,最值得怀念的是捷克。
一,布拉格印象

清晨六点不到,我们乘坐的飞机就降落在布拉格瓦茨拉夫.哈维尔机场。当我们到达布拉格老城广场时还不到七点。夜航的确使人疲惫,但是,在踏上这片陌生土地的瞬间消失得一干二净。
看着这些静静的、古老的街道,还能怎样,拍!拍!拍!深怕漏过一个画面。

布拉格是一座欧洲历史名城。城堡始建于公元9世纪。1345-1378年,在查理四世统治时期,布拉格成为神圣罗马帝国兼波希米亚王国的京城,而达到鼎盛时期。
布拉格是全球第一个整座城市被指定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城市。


在老城区每一条大街小巷,几乎都可以找见13世纪以来的各种形式的建筑物。



这些宁静的街巷迄今依然保持着中世纪的模样,街道用石块铺成,街灯是古老的煤气灯式。


布拉格,整个城市就是个建筑博物馆。从罗马式、哥特式建筑、文艺复兴、巴洛克、洛可可、新古典主义、新艺术运动风格到立体派和超现代主义,其中特别以巴洛克风格和哥特式建筑更占优势。布拉格建筑给人整体上的观感是建筑顶部变化特别丰富,并且色彩极为绚丽夺目(红瓦黄墙)。
幅幅照片都可以入画啊!可惜我这稚拙的画笔,怎敢随便亵渎了这些美景!

赏心悦目的街边咖啡座


这是威尼斯吗?不!这是布拉格!

随处可见的有轨电车。据说布拉格市区地面最发达的交通工具是有轨电车。红色的有轨电车是布拉格的标志之一。

伏尔塔瓦河畔的建筑跳舞的房子(Dancing
House),金属和水泥勾勒出的飘逸线条,扭转的双塔就像是两个人相拥而舞,左边是玻璃帷幔外观的“女舞者”,上窄下宽像舞裙的样子,右边圆柱状的则是“男舞者”。这座“另类”的建筑在古色古香的建筑群中并不显得突兀,一点现代的风格的建筑倒使得古老的城市显露出勃勃生机。
据说,这是后现代结构主义建筑。
说实话,我更喜欢古老的建筑,觉得它们更具美感。也许是在北京这样的大都市呆得太久,内心有种回归的渴望吧!

看到老城广场边上停着的这辆可爱的小车,会心一笑,难怪!捷克会有《鼹鼠的故事》这样可爱的动画片。呵呵!

伏尔塔瓦河!你给了布拉格生命和灵魂!一座有河的城市是何等幸运!

伏尔塔瓦河上的座座桥梁,就像是这条银链上的颗颗珍珠,令人心醉神迷!


伏尔塔瓦河、古桥、一尊栩栩如生的雕像、一位正在写生的姑娘、一群中国的旅人.....
布拉格,你是安详的,和谐的,也是幸福的。
二,布拉格老城广场

布拉格老城广场(选自网络)
布拉格的老城广场已经存在900多年了。

提恩教堂
提恩教堂是旧城广场上最醒目的建筑物,也可说是布拉格的地标。提恩教堂的前身建于1135年,现在所看到的建筑则是建于1365年,以哥德式双塔建筑著称,顶端装饰着纯金圆棒,总高度约为80公尺,由于教堂的外形酷似童话中的魔鬼城堡,它还被人们形象地称做“魔鬼教堂”。它还是旧城广场最古老的建筑。

捷克著名的宗教改革家胡斯(Jan Hus)塑像(广场中心处)
胡斯因为反对教宗发行腐败的赎罪券,及翻译捷克文圣经,在40岁的壮年被送进了熊熊的烈焰,500年后,在焚烧胡斯的原址上出现了他的塑像。

火药塔
火药塔高65公尺,分为三层楼,是为了保卫老城区而建造的城墙上的一个城门,在17世纪曾经被用作火药库,高塔也因此而得名。火药塔是进入旧城的主要通道,现在是一个小型的博物馆,用来展出中古艺术、天文学和炼金术文物等。

天文钟
天文钟是一座精美别致的自鸣钟,钟楼建于1410年。根据当年的地球中心说原理设计,上面的钟一天绕行一圈,下面的一年绕一周,每到整点,十二尊耶酥门徒从钟旁依次现身,6个向左转,6个向右转,随着雄鸡的一声鸣叫,窗子关闭,报时钟声响起。
据说,直到现在天文钟走时还是很准。

我们赶上了早上八点的报时!这个充满动感的整点报时,让老城广场顿时洋溢起快乐的气氛。

那是个阴天,虽说是五月底了,一早还是挺冷的。真想在这个广场上随便找个露天的咖啡厅,来上一杯滚烫的咖啡赶赶清晨的寒气。可惜时间太早,店家还没有开始营业。
三,查理大桥

查理大桥(选自网络)
查理大桥是布拉格人在伏尔塔瓦河上修建的第一座桥梁,距今已有650
年历史。

查理大桥建于1357年,这是捷克历史上最昌盛的查理四世国王时期。桥全长516米,宽9.5米,有16座桥墩,没用一钉一木,全用石头建成,是一座14世纪最具艺术价值的石桥。

查理大桥桥头的门楼

这座欧洲最古老最长的桥上有30尊圣者雕像,都是出自捷克17世纪至18世纪巴洛克艺术大师的杰作,被欧洲人称为“欧洲的露天巴洛克塑像美术馆”。现在原件已经保存在博物馆内,大部分已经换成复制品,据说,“二战”期间,隆隆的坦克曾穿桥而过,而桥却稳如泰山。它坚如磐石的秘密在于砌石的灰浆加入了蛋清。

第八尊雕像《圣约翰》
圣约翰是查理桥的守护者。人们也把他当成自己的守护者,他们摸一摸雕像底座上的两个金属浮雕,向圣人许个心愿......金属浮雕已经被摸得闪闪发亮。我只是微笑着拍下这个图景,一点也没有想摸一摸的愿望。呵呵!

伏尔塔瓦河上的浅水坝,让河面形成了一道永远波动的浪纹。

站在查理桥上,拍了张宽幅照片。哈!看到这张照片,伏尔塔瓦河那宽阔的感觉顿时回到心间.....

斯美塔那,1874年秋天,因患耳疾而痛苦万分并一度想结束生命。
“那天清晨,我缓缓地走上大桥,没有人知道我想干什么。就在这时我突然听见了伏尔塔瓦河的激流在撞击查理大桥的声音……”
斯美塔那在他晚年的回忆录中称伏尔塔瓦河的激流声是捷克人心灵的呼唤,而历经几百年风雨血火的查理大桥,则是他心中的祖国。后来作曲家的这些感情全都被凝聚在了他的著名交响诗《我的祖国》中。
卡夫卡,这位出生在查理大桥桥墩边上的犹太人,把查理大桥称之为是他生命的摇篮。1934年5月,静静地躺在维也纳郊外疗养院里的卡夫卡,让守候在他身旁的好朋友雅努斯记下了他生命中的最后一句话:“我的生命和灵感全部来自于伟大的查理大桥。”

在查理大桥上走上一遭,不枉来布拉格一回!
第一天光线不好,照片整体灰蒙蒙的。那又怎样呢?来之,安之,拍之,欣赏之!满足之!
我觉得,如果没有踩在这土地之上,没有呼吸这里的空气,没有那一瞬间鲜活的感觉,没有回忆,没有心灵的感悟给它背书,照片只是照片,它是没有生命的。网上漂亮的照片无数,我只钟情于自己拍下的这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