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我和大家分享的内容是柯伊伯带和奥尔特云的一些相关知识。柯伊伯带它其实是在海王星轨道外的黄道平面附近,在一个天体密集的中空圆盘状的区域,它是在我们太阳系八大行星之外的一个圆盘状的,有很多个天提的一个密集区域我们把它叫做柯伊伯带。 它是在1972年的时候被发现的直径大概能达到200个天文单位左右,距离太阳大约是50到500个天文单位左右。我们都知道在2006年以前,我们普遍都认为太阳系是有九大行星的,这第九大行星当时认为是冥王星。但是在2006年在第26届的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上,剥夺了冥王星作为太阳系大行星的地位,把它叫为了矮行星并且把它归入了柯伊伯带内。 柯伊伯带内有很多小型的天体或者是许多的微星,一般来说普遍认为它们是围绕着太阳的原行星的盘碎片,它们是没有成功的结合成行星,但是形成的一些就是比小行星小的一个天体,最大的直径都不超过3000公里。冥王星就是因为它的大小和柯伊伯带小行星的大小相当。 所以就被排除在了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之外归入到了柯伊伯带小行星的行列之中。我们刚开始当把冥王星作为太阳系八大行星的时候,它是有卫星的但是把它归入柯伊伯带把它叫为小行星或者是矮行星之后,它的卫星也不叫卫星了我们把它的卫星叫做它的伴星。 它本来照着它传的那颗行星,不再是我们所认为的围绕主行星运动的卫星了,而是把冥王星和行星当成互相绕转的是伴星行。我们用计算机来对柯伊伯带模拟能够显示出柯伊伯带它其实受到木星和海王星非常大的影响。柯伊伯带他本来形成的位置不应该在那里,应该在木星比较近的地方。在太阳系形成的早期被抛到了外面。 关于柯伊伯带的形成还有它的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就没有通过实际的观察而进行解决。更多的我们是寄希望于未来的我们的望远镜巡天计划,希望对柯伊伯带有着更多的理解。现在柯伊伯带的存在对于我们来说还是太阳系形成未解的谜团的一部分。 我们来看一下奥尔特云,奥尔特云假设出来包围着太阳系的球体。奥尔特云中是有不少活跃的卫星的,大概有5到100倍与地球的质量左右。半径有一个光年左右。奥尔特云的形成过程其实和柯伊伯带是非常相似,这也是一个理论做出来的假设。 我们内太阳系的范围之外在外部形成了一个靠太阳系边缘的外部形成了一个非常规则的一个球体的云团。普遍认为它是51年前形成太阳以及我们这些行星的星云的残余物质它包围着太阳系。作为太阳系的一个边缘物质。奥尔特云也有它是一个属于球状云团的一个分类等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