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巧用引导线,把摄影水平再提升一个档次?

 zslyyq1848 2019-05-22

作者微博:@史小千


引导线的3个最好用法。

​​电影有导演,照片亦如此,我们不光要拍出好的内容,也要引导观众欣赏和观看的方式,这样才能把作品的效果最大化。

本文节选自我正在筹备的新书《手机摄影的88个技巧》(暂定名)。

本文适合人群:真正喜欢且有志钻研的朋友。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们曾详细分析了构图的元素与手法,线条是一个元素的大类,例如粗细、长短、明暗、颜色和质感等,不同的线条给予照片的效果也不尽相同。

在线条的应用范畴里,作为视觉引导功能,一直是举足轻重的作用。运用得到的引导线,可以为照片增分不少。

如何巧用引导线,把摄影水平再提升一个档次?

手机摄影《航运与文明》

1,用光作为引导线

下图是在一座大楼的高层拍摄的。时间为半下午,太阳已处于半空中,光线从两栋大楼的间隔中穿出,将隐秘在大楼影子中的昏暗空间突然给切开了一道口子。影子中的空间由于没有亮度变化会毫无立体感,光线射入后则出现了明暗关系,一下子让画面立体了起来。而且由于当时的天气很好,没有云彩的遮挡,光线会特别硬,即光线的边缘清晰可见,两条明暗分界线与画面中的围栏形成交错的直线关系,且进一步营造了立体感。

为了进一步加强画面的内容,我一个人骑着自行车进入画面的中心处进行拍摄。如果把骑自行车的我换成一个行走的人、一辆车,或者不要这个对象行不行?当时是可以的。

如何巧用引导线,把摄影水平再提升一个档次?

图1

分析一下这条光作为引导线的作用。

如何巧用引导线,把摄影水平再提升一个档次?

光线从如图角度射入,引导我们看向光线内的事物,即最明显的人物,然后看到管线内的栅栏,再从明到暗,看到照片的整体。所以这张照片的正确看法是:光线→人物→光线外→整体。

为什么人会先看到亮处而不是暗处?原因也很简单,人眼长期进化的“趋光性”,否则人有眼睛是做什么呢。

采用高视角拍摄的画面,会让地面的物体显得很小,如果此时光影的对比不强烈,比如阴天,引导线的作用很难展示出来。

2,用建筑Z轴作为引导线

如何巧用引导线,把摄影水平再提升一个档次?

中学的时候,我们学过空间直角坐标系,如上图,虽然Z轴是我们在二维的书本上画出来的假想第三维,但却可以给人一种“立体”的错觉。

建筑有着各种复杂的线条,特别是Z轴上的,可以引导我们“往里看”,加强画面立体感。所以在拍摄时,多去寻找Z轴的线条准没错。

如何巧用引导线,把摄影水平再提升一个档次?

图2

首先,建筑的XYZ三个方向都被拍了下来,特别是两侧走廊的纵深感很大。试想一下,我们在拍摄建筑的外观时,如果没有带到侧面的“厚度”,建筑将会显得特别的平。

除了建筑的Z轴,这张图也应用到了光,这里的光被顶窗分割为小的单元,洒落地面和远处,是视线引导的第一步。永远不要忘了人眼“趋光性”这一本能的力量。

如何巧用引导线,把摄影水平再提升一个档次?

我用黄色实线标注了Z轴的线条,此类线条数量很多,甚至产生了聚集透视效应,表达了画面的深度。

在前面两个样张中有一个相似点,画面中都引入了人物,但人物的作用却是不同的。在第1张图中,人物的作用是为了增加照片的可看性,仅仅是锦上添花的作用,因为它太小了,无法作为主体支撑内容,去掉它或者换掉它也就无伤大雅;在第2张图中,人物的作用更加的重要,在拍摄时,我等了很多人在这个位置上的瞬间,最后选了这个人物,原因也是为了增加Z轴上的线条。细长的人物剪影走在阴影处,是画面中最暗的地方,与地面的亮度形成反差,着实增强了引导力。

拍摄高度距离地面远比第1张图低得多,地面上的人物完全可以作为一条直线,当然人越高越瘦,效果越明显。在一般的拍摄经验中,人物总是在画面的亮部,又如第1张图,因为将人物放在暗部实在不明显,但第2张图中的环境却不同,因为地面的网格阴影太密,若等到人物进入光线下再拍,人物的线条与网格阴影会混在一起,乱成一团,反而将人物放在不亮不暗的地面处,让人物形成黑色的剪影直线效果会更好。这道剪影相当于又增加了一个独立的面,立体感就是这样加强的。

一张好照片的背后往往有几十张烂照片。实践出真知,而我只是做了最细腻的总结而已。

3,用道路做引导线

道路是常见且有效的引导方式,一是因为道路的延伸很流畅,二我想也是源自人类万千年来,对道路有一种视觉的亲近感吧。

如何巧用引导线,把摄影水平再提升一个档次?

图3

样片3是一张风景,内容显而易见,道路、亭子、山峦、日出。道路引导我们的视线走向亭子,再从亭子看向山峦,再到漂亮的日出。当然,因为日出处最亮,可能很多观众先看到它,在从它倒推全局画面,这样也是好的欣赏方式。我们作为照片的导演,对观众要有引导性,但也要给大家发挥自我想象的空间,这一点很重要。

如何巧用引导线,把摄影水平再提升一个档次?

道路作为引导线的例子数不胜数,希望大家可以好好利用,这也是生活中最常见的引导线。

小结

除了光、建筑、道路,能作为引导线的事物实在太多,比如近些年流行的被女友牵着手在世界旅行的组照,大火的原因除了美丽的风景,有创意的引导线形式也是功不可没。大家要细心发掘,说不定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引导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