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健客医药 2019-05-21 22:11:21 在癌症靶向治疗领域,寻找抗癌药物潜在靶点一直是研究热点。 近日,加利福尼亚大学河滨分校研究小组提出一种靶向癌细胞的新方法,或能弥补现有癌症靶向药的不足,该研究结果刊登于美国《药物化学杂志》上。 目前,大多被选中的治疗靶点都是对癌症发展有促进作用的“流氓蛋白”,它们可以向癌细胞发出增殖信号,控制其侵入人体器官,加速肿瘤恶化。 大多靶向药作用位点是“流氓蛋白”上的半胱氨酸(20种天然氨基酸之一),靶向药通过与半胱氨酸之间形成紧密的肽键,使“流氓蛋白”失活,减缓其对癌症发展的促进作用。 之所以选择半胱氨酸是因为,它可以与特定有机官能团反应,形成强大且不易逆转的分子键。 但目前的问题是,半胱氨酸很少出现在癌症靶点结合部位,因此这种靶点的适用范围很有限。 为了弥补这一不足,加利福尼亚大学研究人员开始探索针对其他常出现在目标结合部位的氨基酸靶点,如赖氨酸、酪氨酸、组氨酸等。 他们用于进一步试验的目标是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PPI中有很多潜在药物靶点,可要设计出针对这些靶点的有效药十分困难,因为PPI缺乏一个固定且可深度结合的位点。 “用我们的方法,可以设计出与赖氨酸、酪氨酸、组氨酸残基反应的药物,这些残基普遍存在于PPI结合界面,这将使具有选择性的PPI拮抗剂研发成为可能。”此项研究主要负责人、生命科学教授毛里齐奥·佩尔基亚说。 以往的靶向药物往往锁定半胱氨酸,因为它比蛋白质靶标中的所有其他氨基酸都更“灵敏”。 近年来,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的奥希替尼、依鲁替尼、奈拉替尼、阿法替尼等肿瘤靶向药的结合位点都在各自靶点的半胱氨酸上。 此次研究扩大了半胱氨酸以外的可用目标空间。 随着医学进步,癌症靶向治疗,这种疗效更好且副作用更小的疗法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目前,学术研究人员、生物技术行业和制药公司在靶向治疗的基础上,进一步寻求研发“共价药物”,这种药与靶标之间可以牢固结合,不易发生逆转,或可改善部分耐药现象。 此次对PPI上靶标的探索或可成为“共价药物”研发的重要基石。 研究人员表示,PPI靶点不仅可用于肿瘤治疗,在包括神经退行性疾病和炎症性疾病在内的其他疾病治疗中,也将发挥巨大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