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坚 | 风景写生系列(一)

 海天一线_ 2019-05-22

  中国美术馆学术邀请系列展:

《质朴的精神——陈坚水彩作品展》

展览标题: 质朴的精神——陈坚水彩作品展

开幕时间: 2018年9月8日10:30分(周六)

展览时间: 2018年9月8日至2018年9月16日

展览展厅: 中国美术馆 1 / 8 / 9 号展厅(一层)

主办单位: 中国美术馆 中国美术家协会 中国美术学院

协办单位: 海信集团

画家 | 陈坚

了解对象并关照自己的内心

方能赋予写照的东西以生命

“ 

写生是我创作的基础。

我认为,写生重在“现场”。

这个现场并非到某地浮光掠影地拍些照片,回到画室里照抄对象,而是“人”的在场,精神的在场。

陈坚·北皋写生

写生命的敬慕 写生活的感恩

文/陈坚

帕米尔高原的塔吉克人和家乡的大海对我都有母亲般的养育之恩;我所身处的这个年代,这个文化和社会语境,塑造了我的艺术路径;中外艺术前贤和同人朋友的启迪,启发了我的思考和创作;对生命的敬慕,对生活的感恩,对艺术的挚爱,造就了我的艺术立场。

今天,我们需要思索的不仅是画什么、怎么画,更要清楚为什么而画。这是价值观的范畴,也是艺术家创作的根本出发点,是创作主体面对周遭环境的自我定位。我认为“共享”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艺术家的作品应当面对更广大的受众,让无论是否了解艺术的人都能够在欣赏作品的同时,体会到审美的愉悦和精神层面的交流,在共享中实现作品的社会价值。德国美学家伊瑟尔提出了“召唤结构”的理论,以作品意义不确定性和空白处促使读者去寻找作品的意义,从而赋予其参加作品意义构成的权利,使有限的文本有了意义生成的无限可能性。我想,一件好的作品,也应该是开放性的,能引起共鸣的,可分享的,可解读的。

塔什库尔干水库写生 / 56×76cm / 纸上作品 / 2010

秋季之二 / 56x76cm / 纸上作品 / 2013

从人物肖像创作的角度讲,艺术家只有真正地与被表现的对象融为一体,与他们平等对话,与他们朝夕相处,深切体会他们的生存状态和精神诉求,才能把握人物的内在,这是超越简单化表象摹写的前提。鲜活的人生故事和深切的生命体验,亲历者而非旁观者的视角,能赋予一件作品灵魂。对象身上所承载的,是远比笔墨技法更重要的东西。这种精神的维度,情感的维度,是超越时间和空间维度之上的,正因为其流露出每个个体身上独特的气质,才成就了作品的不可替代性,才使其具有了某种有“人味”的普适性价值。

写生是我创作的基础。我认为,写生重在“现场”。这个现场并非到某地浮光掠影地拍些照片,回到画室里照抄对象,而是“人”的在场,精神的在场。实实在在地、真真切切地观察自然、体会自然,与所处的自然情境建构起某种情感上的联系。了解对象并关照自己的内心,方能赋予写照的东西以生命。这样,我们创作自然会摆脱无病呻吟的做作,追逐潮流的自我迷失,蜻蜓点水般的旅游式写生。也因此,可命名的时空不再那么重要,平凡的静物,平凡的人身上也能见博大;这样,艺术家方能沉下心来,像农民每日耕作,对养育他们的土地满怀感恩之心一样,踏踏实实地勤奋创作,虔诚地面对艺术、面对生活。归根到底,艺术家的工作跟其他劳动者是一样的,需要热爱、虔诚、执着和坚守。唯有在对客观对象理解和认知的基础上,在奠定了坚实写实能力的基础上,在深入不懈地思考艺术表达的目的与方式的基础上,我们的作品才经得起推敲。

在丛林中迷失 / 76x56cm / 纸上作品 / 2012

北皋的秋日 / 53x44cm / 纸上作品 / 2017

经年的“劳作”,让我逐渐脱离了对视觉体验新奇感的追逐,在情感的深化与形式的简化的探索中,在洗却铅华的创作之路上,人格的风景与真善美的永恒意蕴成为我日益关注的对象。画画是一种自觉,是失落与寻回之间的路径,是回归自我的路径,是直视自然和人性后,最直接、真实的反映。自然如此丰富,社会如此广阔,人性如此复杂,假如我们悉心观察、切身体验,假如我们对生活的“语境”有独立的思考,我们的作品又怎么会模式化、统一化呢?又怎么会过度依赖图像、陷入盲目跟风模仿、陷入技术性的操作?又怎么会肤浅媚俗、不知所云呢?

艺术具有升华、丰富、凝缩、润泽生活的作用,具有让生活变得崇高并进行救赎的作用,拥有增加人的生命精神的强度和力量。这一切,正是建立在对人的存在价值的认同、对生命的尊重、对美德和崇高品质的追求、对美的诉求的基础上。换言之,在信仰真空中的艺术必然是孱弱无力、缺乏感染力的。中国从艺者甚众,从事水彩画创作的艺术家队伍也越来越壮大。作为一个平凡的艺术工作者,我希望大家都能对艺术家的职业抱有一种神圣感、使命感、责任感,思考当代中国需要怎样的审美和作品,普罗大众需要怎样的美育,思考艺术反映和改变人们思想和情感的方式。在我们的作品中融入更多的人文关怀和情感内涵,使其具有直抵人心的“生命温度”。通过绘画的意志力、诉说力、感染力给当代人以启迪,这正是今天美术工作者能为大众带来的审美浸润和精神分享。


佛罗伦萨写生 /13.2×13.4cm / 纸上作品 / 2007

海边的松树 / 50×70cm / 纸上作品 / 2008

威海的山 / 76x55cm / 纸上作品 / 2009

黄金海岸 / 97×65cm / 纸上作品 / 2009

威海写生 / 97.8×63.9cm / 纸上作品 / 2009

看海 / 97×65cm / 纸上作品 / 2009

南方的田园风光 / 68x51cm / 纸上作品 / 2010


秋季 / 25x25cm / 纸上作品 / 2011

那天下午的河岸 / 98.5×67cm / 纸上作品 / 2012

秋季之一 / 76×56cm / 纸上作品 / 2012

风景写生 / 48×33cm / 纸上作品 / 2012


北皋写生 / 76x56cm / 纸上作品 / 2013

云南写生 / 75x56cm / 纸上作品 / 2013

东方日出 / 75x103cm / 纸上作品 / 2014

圣地亚哥海岸写生 / 76x56cm / 纸上作品 / 2014


青岛石老人写生 / 41x32cm / 纸上作品 / 2015

青岛海口写生 / 23x15cm / 纸上作品 / 2015

西湖写生 / 42x32cm / 纸上作品 / 2015

巴黎郊外 / 74x56cm / 纸上作品 / 2015

罗马郊外 / 19x26cm / 纸上作品 / 2015


 洛杉矶的风景写生 / 76×56cm / 纸上作品 / 2016

北皋的傍晚 / 56×42cm / 纸上作品 / 2016

大洋路风景写生 / 31×23cm / 纸上作品 / 2016

在山上的树 / 17×23cm / 纸上作品 / 2016

八大关写生 / 36x31cm / 纸上作品 / 2016

风雨飘零 / 41x30cm / 纸上作品 / 2016

澳大利亚写生 / 75x57cm / 纸上作品 / 2016

澳大利亚写生 / 75x56cm / 纸上作品 / 2016


山色 / 75x55cm / 纸上作品 / 2016

青岛海岸 / 75x56cm / 纸上作品 / 2016

澳大利亚写生 / 76×57cm / 纸上作品 / 2016


云 / 75x57cm / 纸上作品 / 2017

塔县写生 / 41x30cm / 纸上作品 / 2017

塔县写生 / 40x30cm / 纸上作品 / 2017

澳大利亚郊外的天空 / 43x33cm / 纸上作品 / 2017

澳大利亚写生 / 42x33cm / 纸上作品 / 2017

西湖写生 / 32x23cm / 纸上作品 / 2017

西湖写生 / 31x23cm / 纸上作品 / 2017

西湖写生 / 31x23cm / 纸上作品 / 2017

西湖写生 / 31x23cm / 纸上作品 / 2017

西湖写生 / 31x23cm / 纸上作品 / 2017


西湖写生 / 31x23cm / 纸上作品 / 2017


杭州写生 / 41x31cm / 纸上作品 / 2018

法国尼斯写生 / 33x49cm / 纸上作品 / 2017

| 艺术简历 |

陈坚

1959年出生、籍贯山东青岛,汉族,中国美术学院特聘教授。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水彩画艺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美术馆展览评审委员会委员、第八、九、十、十一届全国水彩、粉画展评委。第十一、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评委、第三、四、五、六届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评委、上海朱家角国际水彩画双年展首届、二届评委、第二届全国粉画展评委、第一届全国水粉画展评委、第十二、十三届全军美术作品展评委、第十届中国艺术节评委、深圳国际水彩画双年展首届评委,第二届深圳国际水彩入选获奖评委会主席,第九届中国体育美术作品展评委。

作品曾赴悉尼中国文化中心,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亚洲艺术博物馆(尼斯)举办个展及在卡塔尔,新加坡,美国,德国,意大利,英国,捷克,墨西哥,日本,韩国,加拿大等二十多个国家举办联展,受到世界各国艺术界的好评。国内在湖北美术馆,山东美术馆,中国美院美术馆举办个展,并多次参加国家级重要重大展览,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湖北美术馆、山东美术馆等国家重点美术馆收藏。

策划 | 姜道金

编辑 | 朱彧

我们的小程序上线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