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高宗南渡大树江

 国之档案 2019-05-22

    开篇语

    绍兴是一座具有2500多年悠久历史的古城,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自公元前490年越王勾践回到越国卧薪尝胆,绍兴古城始终牢牢维系着历史之根,留存着文化之魂,至今城址不变,格局依旧,风貌犹存。

    “三山万户巷盘曲,百桥千街水纵横。”绍兴文化积淀深厚,古城内的数百条街巷颇具特色,与城市同样古老,建筑风貌与历史文化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在绍兴古城中,几乎每一条街巷、每一座桥梁、每一处山川,都有一个典故、历史传说、名人故事。它犹如一幅长卷,记载了绍兴古老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丰富多彩的人文现象和青山秀水的自然地理环境。这些地名凝聚着历代绍兴人民的精神与情感、思想与道德、智慧与品味。

    本版《寻踪觅迹》栏目从这期起推出《绍兴地名典故》专栏,将刊登绍兴市城市建设档案馆研究馆员屠剑虹撰写的部分绍兴地名典故文章。作者通过研读馆藏档案、古代文献和地方志书创作的这些文章不仅丰富了档案文化内容,而且对保护研究地名文化遗存,延续传承历史文脉也有着重要价值,更为重要的是,许多地名中所蕴含的哲理,对当今的人而言,仍有重要的启迪和教育意义。


清《嘉庆山阴县志》

    浙江绍兴古城西部有一条大江,江面宽达百余米。无风时,水光潋滟,像一条飘动起伏的碧绿色缎带。每遇汛期或暴风骤雨时,则水势湍急,波涛汹涌,声若万马奔腾咆哮。在古代,行人过江全靠船只摆渡,如若风云变幻,浪高水急,常有船覆、人亡惨剧发生,故遇恶劣天气,只得停止摆渡,行人再有急事,也只能望江兴叹。

    这条江名叫“大树江”。旧时,在江边建有大树庙,庙中奉祀数段松木,每段长约丈余,内立石碑一方,上刻《大树庵记》碑文,为清代文人单国骥撰写。奇怪的是,这庙中不祭祀神像,为何祭祀几段木头呢?原来,这几段木头大有来历,是宋高宗赵构敕封的“长官”。这篇碑文从“泥马渡康王”的故事引出事情的原委:北宋末年,时为康王的赵构赴金营为人质,金兀术不知康王为宋徽宗的儿子,将其赶出金营。过后,金营中有人告知此乃康王,且有天子气,不可放虎归山。于是,金兀术派出精骑三千追赶康王。康王仓皇而逃,未敢歇脚,不料所骑之马竟在途中累死,只得夜宿庙宇,半夜梦神告知金兵将至,并赠他一匹马。赵构惊醒,见庙门外果然备有马匹,遂策马狂奔,此马载着赵构渡河后即化为泥塑之马。单国骥叹言,“泥马渡康王”之事颇为神奇,已广为流传,而“松杨之事更奇于马者,而事反不传”,便在《大树庵记》中详述了松、杨两棵大树助宋高宗渡江之奇事。

    故事发生在南宋建炎元年(1127)。康王赵构在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称帝,建立南宋,是为宋高宗。为消灭刚刚成立的南宋王朝,金太宗完颜晟派出精兵追杀宋高宗一行。宋高宗一路南逃至临安(今杭州),但金兵紧追不舍。惊魂未定的宋高宗急渡钱塘江入越州(今绍兴)境内。当逃到离越城西北10余里时,被一条大江挡住去路。当天,风高浪急,宽阔的江面上找不到一条渡船。眼见金兵越追越近,马蹄声、喊杀声已隐约传入耳中,赵构急得不知所措,仰天长叹:“莫非此乃天意,灭我大宋也。”随行的宋军将士迅速护住宋高宗,做好背水一战、保君殉国的准备。正在万分危急之时,江边的一棵松树和江对岸的一棵杨树忽然自拔其根,相向而接覆在江面上。这两树不知植于何年代,相传有四五百年之久,都已长成百米高的参天大树。此刻,两棵大树恰如一艘覆舟,宋高宗一行又惊又喜,连忙渡江。到达对岸后,却看到两棵大树仍昂首自植。君臣甚是惊奇,宋高宗拱手道谢:“神树之恩,容朕日后再报。”言毕,急急离江而去。一会儿,金兵追至,而宋廷官兵早已护卫宋高宗到达对岸。金兵环顾空无一船的江面,不解宋高宗如何过江,忽见江边松树的根部有断裂的痕迹,且树干树叶滴水不止,隔岸的杨树也是如此,不由大怒,挥刀将松树砍成数段,扔于江河中,倖倖而返。

    宋高宗一行由官兵护驾从迎恩门进入城内,以府治为行宫,驻跸越州。宋高宗想到松、杨两树助其渡江一事,感叹不已:“若不是松、杨相渡,我怎么能够安然脱险。”于是,他派人去验看两树的状况。验树之人回来呈报,金兵把松树砍成数段后扔于江中,不见踪影,杨树亦已枯萎。宋高宗闻报甚为痛惜,便诏封两树为“长官”,人称“松杨长官”。

    被金兵砍成数段的松木,犹如显灵,漂泊于大江中出没自如。遇水涨时入堤,即偃卧堤上,至水退仍乘流而去。邑人说:“此木生而有知,死而益灵。”松木漂泊于城之西北保护城郭时,虽疾风不为上,虽湍流不为下,犹如坚守岗位的守护神。行舟遇之,常常能化险为夷;若有意冒犯,则灾祸立至,故无人敢犯。从南宋至清初500余年的时间中,松木多在江面5里之内漂泊,最远时离于数十里之内,忽又返回。

    从清顺治三年(1646)以后,邑人有十余年未见松木,顺治十六年(1659)冬日,忽见松木横眠这条河道东南隅,于是,邑人焚香祀之,并将松木迎置于岸,建庙供奉。“松杨长官”助宋高宗赵构渡江之事,亦在民间闾里广为流传,并记入绍兴方志中。邑人还将此江取名“大树江”。

    绍兴民间闾里传说的大树江“松杨长官”渡宋高宗,是当时为神化南宋政权而作,虽不足为信,但反映了当时当地百姓祈望南宋社会安宁之心态。时至今日,人们将大树江周边的路、桥亦以“大树”名之,是为大树江路、大树江桥。

《大树江路》 王巨贤 绘

    文中所示档案资料为浙江省绍兴市城市建设档案馆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