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中国古代的历史,大多人想到的是“封闭”“封建传统”“自力更生”这些保守的词,但偏偏在唐朝时期,中国却吸引来了众多的外国人,不仅来这里定居生活,有的还在朝廷做官。 唐朝时期,中国的经济发达,文化丰富,国立鼎盛,领土不断扩张,东边到朝鲜半岛,南边到真腊,西边到波斯、吐蕃,北边到突厥、契丹,唐朝成为当时的世界经济中心,历任君主都对周边小国家实行开放积极接纳的政策,给“外国人”树立了大国风范,也让唐朝子民的思想观念和视野逐步打开,看到了唐朝之外的大世界! 国家政策的开放和民族的接纳,外国人纷纷涌入唐朝开始做生意,定居,做官,当时的长安街汇集了来自各个地方的外国人,有波斯人、俄罗斯人、非洲人、日本人、中亚人、阿拉伯人等等,各个地方的外国人都带来了自己国家的风土民情和文化,唐朝的文化盛极一时! 为什么当时的唐朝能吸引这么多的外国人来?综合各个方面原因,可以从以下4点原因得出结论:
2.大唐的开国君主,李渊他们家族是具有鲜卑血统的,鲜卑族是北方的游牧民族,其中有的不乏各地的外来人口,民族血统混杂,唐朝建立后,李渊儒家思想中的华夷观念比较少,对周边民族非但不排斥,还接收吸纳,少数民族的发展有些类似现在的“特别行政区”,不但享受一定程度上的自治自理,而且也得到大唐的扶持,周边小国家对大唐非常感激,纷纷愿意到唐朝来生活,经商; 3.唐朝地大物博,农业、商业、工业得到综合发展,市场经济多元化,国家富裕,很多外国商人来唐朝做生意,比如阿拉伯商人带来了象牙、牛角、珠宝和香料交换中国的丝织品、陶瓷和茶叶,可见当时唐朝自身产品富饶,不然是无法吸引外国商人来此; 4.最后还有一批外国人来中国不仅在这里积极学习大唐文化,也被选入进朝做官,这不仅彰显了唐朝国力强盛,也满足了君主宣扬国威的心理。到唐太宗时期外国做官人数发展都顶峰,虽有“贵中华,贱夷狄”的说法,但唐太宗抛开这些,希望通过接纳外国人做官将周边小国全部收入麾下,共同和睦共处,因此进朝做官的外国人越来越多。 大唐的“开元盛世”不仅仅因为国家自身的富裕,在经济上的开放、包容政策大大带动了整体经济的繁荣,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开元盛世”! |
|
来自: 炫叶楓雪 > 《历(史)沉(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