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汗牛充栋阅古籍 颇具特色有军医 ——《程原仲医案》读后感(二)

 文文ap25 2019-05-22

  连载二

医学和军事学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互相影响。我们熟悉的“用药如用兵”是康乾盛世的徐大椿(1693~1771)的名言,尽管他有军事爱好,但无军旅实践,属于推论推理。而早他百余年的程仑却是地地道道的军人。自幼体弱,因病废举学医自疗。七年得愈,求治者已是人满为患了。母殁后“始负籍以游,初三吴,既三楚,既梁宋,再后燕赵齐鲁、云中上谷、乐浪玄菟,足迹半天下,前后几二十载,而燕为最久。”看来他到过半个中国乃至朝鲜,在北京成名。异常丰富的阅历,大量的实践机会,使他的医术不断提高,“马蹄所至,刀圭之投,随手辄效”才是他提出:“医之用药,如将之用军。军不练不能以胜敌,如药不谙不能以愈疾”有得之言的底气支撑。大中丞唐晖征饷楚中时病痢数日,程仑根据“脉浮数而重按有力,日利数十行,赤多而白少,小便短少而赤,饮食少进舌纯黑色如墨,”大胆提出先下而后补。那个时候,医药知识就是读书人的常识,何况是这样的高官和高级知识分子。面对程仑提出“先下而后补”的治则,唐晖自己说:“方书云痢初起三日者宜下,今八日矣,恐体弱难胜。”面对高级首长的说法,程仑语重心长,以理服人,当然还要从他能懂的地方说起:“治疾治军同理,最忌筑舍道旁。倘迟延时日,轻者重而重者危,此何异于千里神骏而绊之羁靮者耶!夫邪气犹贼也,正气犹饷也。假贼临城下,阻我饷道,外无救援,不战何以却敌而望生?今饷道虽阻,倘再迟则饷绝矣,非仑所敢任也。”有理有据,比喻恰当,首长自然首肯。“午间用厚朴、枳壳、槟榔、芩、连、白芍、滑石、泽泻、大黄、芒硝,大剂煎服,腹虽有响声而大便尚未通。下午再进一剂,则大便通利而称快……半月而愈。”首长称他治法之妙,他赞首长见信之诚。首长笑曰:“非公之高明,亦不敢信。”陆大胤当过太医院的副院长,年近七旬,某年腊月,“病痰嗽气喘,饮食少进,自以补剂治之,病转剧……遍迎名医,皆用补法,虚眩愈甚。后有用桂附者,病危笃。”程仑诊其“六脉虽沉,重按至骨滑实有力。”曰:“此实证,非虚也。病因误补耳”。患者闻言惊愕:“异哉此言,必有定见,请明以教我。”程仑“反复辩论宜消不宜补之理,遂用二陈汤加枳壳、黄芩、天花粉、苏子、罗卜子,八剂病退,再用调养药而愈。”患者谢曰:“仆留志刀圭四十余年,自疑体弱而过补。诸公药皆无效者,因迎合予意。如公之卓然之见,世罕俦矣。”在战场上造就的过人胆识,敢作敢为的军地两用人才,不一样,就是不一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