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商隐这首诗中第一次使用“金龟婿”这个词,写的太好而流传至今

 江山携手 2019-05-22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经常会听到“那个谁谁谁家的女儿钓了个金龟婿”,听者羡慕,说者有意。现代人喜欢用“金龟婿”来指代有钱有身份的的女婿,那么金龟婿到底是怎么来得呢?为什么要用“金龟婿”来代指身份高贵的女婿?

其实,这要从唐代说起。我们稍后再说李商隐的那首诗,先说一下唐代的官员佩饰。据《新唐书》记载,唐朝初年,内外官五品以上都要佩戴鱼符、鱼袋,来表示尊贵。而根据佩戴者的官阶和身份不同,所用的材料也不同,比如对鱼符而言,亲王佩戴用金子做成的,一般官员用铜的;对于鱼袋,三品以上用金,五品以上用银。到了武后时期,将鱼符、鱼袋改为了龟符、龟袋,也规定了相应的规格,比如还是三品以上用金装饰。

有了这个背景,便需要有人拿来创作和代指,而第一次使用“金龟婿”这个词的,正是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李商隐写了一首诗,其中一句便有这个词,这首诗便是《为有》。但是这首诗中的“金龟婿”,显然是指有身份有权势的高官丈夫,后世随着时代的变迁,才慢慢赋予了现在的这种含义。《为有》全诗如下:

为有云屏无限娇,凤城寒尽怕春宵。

无端嫁得金龟婿,辜负香衾事早朝。

很明显这是一首闺怨诗,描述了一位女子在冬去春来之时,埋怨自己做大官的丈夫因为要赶赴早朝而冷落自己,辜负千金一刻的春宵。整首诗虽然含蓄但是富于变化,一问一答、一曲一折之间,便将那种含情脉脉而又无奈之极的感情渲染在了纸上,给人以极大的感染力。

开头两句是“问”。从首句的描述来看,这一定是一个富裕之家,不然闺房怎么会有这么华丽的陈设,但是,虽然家中富裕,但是在这冬末春初之际,居然害怕起了“春宵”。本来这种巨富之家,怕什么冬冷夏热?更何况这个时候寒意将尽,真是春暖时节,正好及时行乐,不辜负大好春光的时候。这一句读完,让读者们也不禁发出疑问,如此郎情妾意的富贵人家,到底在怕什么?这便是“问”。

接着三四句便给出了答案。原来如此,怕的并不是别的,而是因为自己嫁了一个当大官的丈夫,他早早就要起身去早朝了,因此害得她只能自己一个人孤零零地独守闺房,日日如此,这种滋味可真是不好受。这一句中,“无端”这个词用的极好,像是女子的娇嗔,又像是对苦恼的宣泄,当真是活灵活现。

李商隐本人有才情,有抱负,但是却一直落魄江湖,“终老幕职,晨入暮出”,得不到赏识,而且自己深陷牛李二党的斗争中,无端成了受害者,这种痛苦的心情,当真是难于言表。这首诗的后两句,其实正是表达了这样的一种无奈之情,虽然是写闺怨,但总的看来正是“言有尽而意无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