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梁露露 5月20日是全国母乳喂养宣传日,世界卫生组织认为,母乳喂养可以降低儿童的死亡率,且对健康带来的益处可以延续到成人期。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婴儿出生后1小时内开始母乳喂养、6个月内纯母乳喂养、坚持母乳喂养到2岁及以上。 2月25日,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发布的《中国母乳喂养影响因素调查报告》(简称《报告》)显示,我国6个月内纯母乳喂养率约为29.2%,远低于43%的世界平均水平。 三大因素导致母乳喂养率低 《报告》显示,我国6个月内纯母乳喂养率不足主要有三个因素: 1.公众对母乳喂养的认知不足。 近半数的婴儿母亲不了解婴儿在6个月内应纯母乳喂养,另有半数以上的母亲不了解婴儿配方奶粉对婴儿健康的潜在风险以及母乳喂养对母亲和孩子的益处。宝妈们对母乳喂养信心不足,缺乏正确的母乳喂养知识。 2.产假较短,制约母亲继续母乳喂养。 应鼓励工作单位为母乳喂养提供支持,允许哺乳期女职工有弹性工作时间和方式,以充分保障哺乳期母亲在恢复工作后能够继续母乳喂养。 3.母乳代用品促销,误导消费者。 母乳代用品的销售商通过各种渠道向婴儿母亲及家人宣传推广母乳代用品,显著提高了给孩子添加奶粉的可能性,误导对母乳喂养认知不足的消费者。 母乳喂养给予宝宝更多营养 郑州市民郭女士认为,母乳喂养能给予宝宝更好的营养,因此在宝宝出生半年内一直坚持纯母乳喂养,后来才逐渐添加其他辅食,直至孩子3岁,才完全断奶。 郭女士认为,也正是因为母乳喂养,儿子从出生到3岁,生病的次数屈指可数,没有输过液,连药都很少吃。 河南省儿童医院NICU(新生儿监护病房)护士长蒋名丽表示,母乳是婴儿成长最安全、最完整的天然食物,它含有婴儿成长所需要的所有营养和抗体。 母乳含有的脂肪,既能满足宝宝身体热量的需求,还能满足宝宝脑部发育所需;母乳中含有丰富的钙和磷,可以让宝宝长得又高又壮;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可以有效预防、保护婴儿免于感染及慢性病的发生。 除此之外,母乳还能促进宝宝胃肠功能成熟,降低院内感染、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和患视网膜病的概率,以及促进宝宝神经运动发育,减少代谢综合征的发生风险。 而且,哺喂母乳时,母亲和孩子的亲密接触可刺激婴儿脑部及心智发育。这些益处是任何配方奶都不能代替的。 母乳喂养对母亲有多种好处 蒋名丽告诉记者,母乳喂养不仅能给宝宝带来充足的营养,对妈妈来说,同样有许多好处: 01 母乳喂养不仅方便,而且经济实惠,比其他喂养品成本低。 02 婴儿吸吮乳头能刺激垂体催乳激素的分泌,从而促进泌乳和子宫收缩,可使月经停闭,有利于母体内蛋白质、铁和其他营养物质储存,促进产后恢复,并有助于预防产后出血。 03 研究表明,进行母乳喂养的妇女,其卵巢癌和乳腺癌的发病率要远低于未选择母乳喂养的新妈妈。 四类产妇不适宜母乳喂养 河南省中医院妇产科副主任医师周艳艳说,母乳喂养虽然对宝宝和妈妈都有益处,但并非人人都适合。 以下四类人群,应避免母乳喂养: 有不良分娩体验的产妇,以及分娩及产后疲劳,会阴或腹部伤口疼痛、乳头疼痛及乳腺炎造成哺乳困难的产妇,这些情况均可影响乳汁分泌,造成产妇缺乳。 心脏病产妇,高血压合并心、肾功能障碍的产妇,哺乳会增加母亲负担,造成病情加重。 患有艾滋病、“大三阳”且肝功能异常的产妇,不宜进行母乳喂养。 因病需使用某些药物的产妇,如使用麦角新碱、可待因、地西泮、巴比妥类及放射性药物者,应暂停母乳喂养。 提高母乳喂养率需多方联动 如何提高母乳喂养率?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方晋建议,全面调动政府、医疗卫生机构、工作单位和家庭的力量,建立多方联动的母乳喂养支持体系,共同保护、促进母乳喂养。 1.增加母乳喂养室。 在生活中,真正做到坚持母乳喂养的妈妈会面临多种压力,而母乳喂养室稀缺,给绝大多数妈妈喂奶造成困扰。应在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增加母乳喂养室,为母乳喂养提供方便。 2.加大宣传。 医疗卫生机构应发挥核心作用,为婴儿母亲提供从孕期、分娩至产后的全方位母乳喂养宣教和专业技术支持。 3.提高哺乳信心、提升母乳质量。 周艳艳说,哺乳期间,产妇应补充足够的液体量,吃水果、喝白开水、牛奶均可;保证合理的膳食结构,补充各种营养素;保证充足的睡眠、愉悦的心情。 4.正确储存母乳。 若母亲乳汁分泌较多,且预计在24小时内使用,可冷藏保存。若超过24小时才使用,母乳挤出后应立即保存在一次性母乳储存袋中,置于家庭冰箱的冷冻室(-18℃以下)保存。注意冰箱冷冻室要彻底清洁,并且为储存母乳专用,不可与其他物品混合放置。 5.采用合适的喂奶姿势。 喂奶时推荐坐姿,让宝宝横躺在产妇怀里,婴儿的身体与产妇身体应相贴,头与双肩朝向乳房,嘴处于乳头相同水平位置,产妇用另外一只手握住乳房,拇指在上方,另外四根手指捧住下方,形成一个C字。注意手指头要和乳晕有一段距离,以免堵住孩子的鼻子,影响其呼吸。 |
|
来自: 老薛osxh3nrppl > 《生育/发育/多胞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