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屋后有棵桑树,长的高出了房顶,夏天一到,绿叶密布的枝头便缀满了红的黑的椹子,粒粒饱满,阳光下闪烁着成熟的光泽,十分诱人。农村的麻雀们天生胆大,扑棱了翅膀,三五成群,叽叽喳喳便欢叫着啄食去了。我同小伙伴们只能搬了梯子,还要怀着那么一点担心,爬上房顶,摘取桑椹,现在想来,那份甜美多汁仿佛还在舌尖,小时的淘气,长大后成了一种奢望的幸福。 桑树成长的过程和大多数树木一样,春天来了,桑根在地下汲取养分水分、树干享受阳光照拂,全身依次返青,抽新枝、萌新叶;夏日花开结实;秋日叶落;冬日沉默,整个生长过程并不特别,特别的是它虽不起眼却从头到脚都是宝,桑椹、桑叶、桑枝、桑白皮都是中药里的一分子,让我们沿着上述从春到冬的生长历程逐一认识它们吧。 桑白皮 桑科植物桑的干燥根皮。 外貌:扭曲,卷筒状、槽状或板片状,长短宽窄不一,外表面白色或淡黄白色,较平坦,有的残留橙黄色或棕黄色鳞片状粗皮;内表面黄白色或灰黄色,有细纵纹。体轻,质韧,纤维性强,难折断,易纵向撕裂,撕裂时有粉尘飞扬。 气味:气微,味微甘。 采收:秋末叶落时至次春发芽前采挖根部,刮去黄棕色粗皮,纵向剖开,剥取根皮,晒干。 桑枝 桑科植物桑的干燥嫩枝。 外貌:长圆柱形,少分枝,长短不一,表面灰黄色或黄褐色,有多数黄褐色点状皮孔及细纵纹、灰白色略呈半圆形的叶痕和黄棕色的腋芽。质坚韧,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切片皮部较薄,木部黄白色,射线放射状,髓部白色或黄白色。 气味:气微,味淡。 采收:春末夏初采收,去叶,晒干,或趁鲜切片,晒干。 桑叶 桑科植物桑的干燥叶。 没错,就是蚕宝宝吃的那个桑叶,但是蚕宝宝吃的是嫩叶。药用的是经霜的“老叶”。 外貌:叶片卵形或宽卵形,先端渐尖,基部截形、圆形或心形,边缘有锯齿或钝锯齿,有的不规则分裂。上表面黄绿色或浅黄棕色,有的有小疣状突起;下表面颜色稍浅,叶脉突出,小脉网状,脉上被疏毛,脉基具簇毛。质脆。 气味:气微,味淡、微苦涩。 采收:初霜后采收,除去杂质,晒干。有别名霜桑叶。 桑椹 桑科植物桑的干燥果穗。 外貌:聚花果,由多数小瘦果集合而成,长圆形,黄棕色、棕红色或暗紫色,短果序梗。小瘦果卵圆形,稍扁,外具肉质花被片4枚。 气味:气微,味微酸而甜。 采收:4~6月果实变红时采收,晒干,或略蒸后晒干。 1 桑白皮 味甘性寒,入肺经。 皮类往往可以走皮利水,桑白皮泄肺中之热邪,行肺中之痰水。善泻肺平喘,治肺热咳喘痰多;能利水消肿,治水肿胀满尿少,面目肌肤浮肿、小便不利。 寒痰咳喘者忌服。 2 桑枝 苦泄性平,入肝经。 桑枝善横走肢臂,祛风湿,利关节,治风湿肩臂痛,四肢拘挛;可以行水消肿,治水肿和脚气浮肿。 3 桑叶 味甘、苦,性寒。质轻疏散,苦寒清泄,甘而兼润。入肺经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入肝经清火益阴而明目,兼凉血止血。桑叶是经霜后采收,意在减其燥性,以达润功。桑叶主治风热、燥热、血热所致疾患,可用于风热感冒,肺热燥咳,头晕头痛,目赤昏花。有医家采用桑叶熬水洗目以去目火。 脾胃虚寒者慎服。 4 桑椹 味甘、酸性寒,入心、肝、肾经。滋阴补血,生津润燥。用于肝肾阴虚,眩晕耳鸣,心悸失眠,须发早白,津伤口渴,内热消渴,肠燥便秘。 脾虚便溏者慎用。 桑平凡、普通,最终长成了治病疗疾的良药,类似人从孩童逐步经历世事,在不断的成长中修正自己,最终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求学、工作、奔波使我忽略了儿时的那棵桑树,以至于哪年哪时不见了小桑树,已然不知,只有记忆还在,流年带走了太多……. 东采桑,西采桑,春风陌上罗裙香,万物已萌动,桑在默默生长,我这学习的人啊也赶紧学习去了! 作者简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