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用药更要注意,一方面生活习惯容易被打乱,另外一方面常常会忘记服药。那么节假日期间,我们究竟该如何安全用药呢? 药箱应备好常用药品 由于五一期间,走亲访友活动增多,人们原来的生活规律受到影响,身体抵抗力有所下降,很容易引起感冒发烧、胃肠消化不好等小毛病。因此建议您家里应该备一些常用药品。比如: 感冒类药:复方氨酚烷胺片、复方氨酚葡锌片、银翘解毒片、板蓝根冲剂、小儿感冒冲剂等。 助消化药:健胃消食片、多酶片、复合维生素B、吗丁啉、霍香正气丸等药品。 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扑热息痛等。 镇咳祛痰药:复方咳必清糖浆、咳露口服液、川贝枇杷露、沙丁胺醇气雾剂等。 滋补品:阿胶糕,益气补血中药饮片 五一期间用药注意事项有以下几点 1. 吃药不喝酒,喝酒不吃药 五一期间应酬比较多,饭桌上免不了喝上两杯。然而,某些药物会与酒精发生相互作用,轻则造成身体不适,重则危及生命。因此,服药期间最好不要喝酒,特别是服过安眠药、镇静药、感冒药之后,喝酒会使血药浓度升高,副作用加大。导致药物中毒等情况的发生。如服用降压药后饮酒可使血管扩张,增强药物的降压作用引起低血压;镇静药则饮酒可增强药物的镇静作用,可能导致行为紊乱;感冒药因大部分含有非甾体类药成分,喝酒增加消化道出血风险;而一直服用抗凝血药的人群如果喝酒可能因其抗凝血作用增强,消化道出血难以止住。鉴于酒精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较为复杂,建议患者在服药期间应当忌酒,做到“吃药不喝酒,喝酒不吃药”。 2. 药箱备好常用药 五一期间走亲访友,生活规律受到影响,加之饮食较为杂乱,容易引起感冒发烧、胃肠消化不好等小毛病。再有五一不少人不愿意因为小病到医院就医,所以家里最好备一些常用药品。如一些常用的解热镇痛药、感冒药、止泻药、止咳化痰和助消化药等。此外,家里如有患心脑血管疾病的老人应储备一些这方面的急救药。有哮喘的老人,则应备好预防哮喘急性发作的气管扩张气雾剂。需要提醒的是,如病情发展较为迅速,请及时到医院就诊。 3. 慢性病患者用药不能停 五一期间,慢性病患者一方面要维持平时的生活节奏,另一方面要坚持平时的用药治疗。打乱原有的生活节奏和擅自停用正在服用的药物,是患者节日疾病加重的重要原因。 高血压、心脏病等心脑血管疾病,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甲亢、甲减等内分泌系统疾病以及免疫系统疾病,一旦停药,症状不但不能减轻,甚至恶化。这类疾病的患者大多需要长期服药,甚至终生服药。即使病情好转,也不应自作主张,随意停服。此外,慢性病患者的用药种类较多,需要定期复查血常规和肝功能。为避免因药物副作用影响过年,建议在五一前做好相关检查,必要时请医生调整用药方案。 4.药后驾车不可取 有些药品尤其是精神类药品和麻醉药品,对人的神经系统影响最大,影响反应能力和判断力。为了安全,使用这类药品后不要驾车。此外,还有一些药品会影响驾驶者的反应灵敏性和自我控制能力,“驾车族”生病服药时应多留心,此类药品使用说明上通常会注明“服后应避免驾驶车辆或高空作业”等字样 5.按时服药 节日期间,娱乐活动较多,这时仍应当注意提醒自己按时服药。如果在家,患者可备些便笺,上面写上提醒吃药的时间和剂量,贴在冰箱、药箱上等显眼地方。外出时,可备一个小药盒,将所需服用的药物按次数和剂量分装,有条件的患者可用带提醒功能的电子药盒,或用手机等设定闹铃,提醒自己按时吃药。 若忘记吃药,可按照以下几点分别处理:1.一般情况下,如果发现漏服时间处于两次用药间隔一半内,可按单次用量补服,不需要剂量加倍;若超过此间隔一半以上,一般不需再补。2.不是所有药物漏服都要补,有时需根据具体情况处理。如三餐前服用的短效磺脲类或格列奈类降糖药,通常漏服之后不需再补;抗菌药应当一天3次服用,若中午忘服,则在晚餐时再服单次剂量即可,第二天仍按照常规剂量一天3次服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