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这是一种让人看到就能想起夏天的颜色,安静、平和,就像是夏天的午后,阳光透过海水的感觉,温热也透着几分薄凉。 这种颜色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叫做孔雀蓝。 孔雀蓝不仅名字好听,单纯作为一种颜色看,也会让人非常喜欢。尤其是孔雀蓝带来的夏天般的感觉,会让人忍不住想起浅浅的海滩、凉凉的微风,以及太阳还未升起的清晨。 直到今天它依然是时尚界的宠儿,许多设计名师都愿意使用这种颜色,把人们带进这抹清凉的蓝中。 而这种孔雀蓝,正是中国人创造的。 白居易的《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春来江水绿如蓝”,在古代人的眼里,最绿的颜色就是蓝。 中国瓷器作为中华文化集大成者,自然不会放弃烧制孔雀蓝的尝试。孔雀蓝釉,又称法蓝釉就这么出现了。 其釉色之名称是以孔雀羽毛为标准,釉色偏绿的称孔雀绿,釉色偏蓝的称孔雀蓝。 “孔雀蓝釉”又称“法蓝”,是以铜元素为着色剂,烧制后呈现亮蓝色调的低温彩釉,沉静如水,却又光彩照人。 中国在宋代已经开始生产孔雀蓝釉器物。 在唐代,中国的孔雀蓝釉已经受到西亚的影响。 据目前考古发现表明,孔雀蓝釉器物传入我国,最早可追溯到五代闽国刘华墓出土的3件孔雀蓝釉陶瓶。 图|波斯孔雀蓝釉陶瓶之一 刘华墓出土 明宣德时期制瓷发展迅猛,孔雀蓝取得很大进展,特别是统治者对御厂瓷的严格要求促使其单色釉、釉下青花制品精益求精。 明代孔雀蓝官窑瓷器,在当时就极为名贵,成功的作品不多。现在能够完好保存下来的更是寥若晨星。 2004年,一件明代宣德年间的孔雀蓝瓷盘以1238万元的港币落槌。小小一块瓷盘竟能追捧到千万元的天价,可见其美丽色彩对于收藏界的诱惑力。 然而,孔雀蓝釉这一品种在明代晚期曾一度产量剧降,难觅其踪。 到了康熙年间,孔雀蓝釉器才又开始兴盛起来,并逐步走向孔雀蓝釉史上的又一高峰。较明代宣德、成化,康熙孔雀蓝釉色变化更多,有的浓重葱翠,有的淡而纯净。 图|清康熙孔雀蓝釉瓷 大英博物馆藏 当时的觚、雕塑等非日用品造型也使用了该色釉,进一步壮大了孔雀蓝釉器队伍。 这样的一抹蓝,若是能置于掌心,该是一种怎样的享受? 观复猫屋·清代康熙官窑孔雀蓝釉戒指,以水滴形切割,完美契合孔雀蓝的颜色主题,将深入骨髓的沉静带给佩戴它的你。 这种与生俱来的高贵与优雅,便是全世界崇尚的中国颜色,孔雀蓝,康熙朝巅峰的孔雀蓝烧制技术,如今近在你的眼前,随时可以拥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