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开始接触互联网已经是在十五年前了,其实也是误打误撞进了一家小小的互联网企业。入职的时候,学习员工手册,里面有一句我至今还很有好感的话:消灭信息壁垒,互联互通,共享共有! 那个时候,整个互联网江湖正是豪强四起,各立山头,谁也不服谁,谁都有一个小滩头在玩冲浪。入职之后,感觉并没有那么美好,现实点说,理想很美好,生活很残酷,收入确实让生存很艰难。但是大家都有一个理想,就是共享共有。很有一点打下江山,实现共享主义理想的味道。 在那个时代,江湖确实够大,市场确实够大,谁也不能独占信息,无论是信息的需求方还是信息的供给方,只要上了互联网的平台,对信息供需双方来说无论信息真假,都很透明,很直接的能获取,各自博弈就可以了,平台只是平台,不干预。 那个时候的网络平台,就是一个张贴栏,谁都能看,谁都能发布信息,平台之间为了增加信息,甚至还主动去别的平台上采编信息放在自己的平台上来。整个网络江湖是混沌不分的,当然也不敢说那个时代是最好的时代。只能说是还没有垄断的时代,是自由的时代。 欺诈,虚假,负面的信息肯定多的很,但个体的信息只要发布出去,马上就能得到回应。无论是求职,求租,买卖……通过各自的博弈,都能达到自己满意的结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混战,江湖已经不是从前的混沌时代了,巨头开始形成,开始形成了垄断,各种平台上发布信息要收费,获取信息也要收费。 收费可以理解,利用垄断优势隔开信息供求双方,保证平台的生存是必要手段,只是随着垄断的深入和强化,在网上获取信息成了一件痛苦的事,不免费不说,即时性也有很大的折扣。因为垄断形成习惯之后,通过对供求双方的盘剥获取暴利,最大程度的带给各类互联网平台的快感成了一件很自然的事。 比如之前的3Q之争,比如微信阿里支付之争,就是让消费者受过相当的骚扰。当然,在现实权力的干预之下,争端平息了。但是在资本的加持之下,各种平台的被收购,被站队还是出现了,这种站队已经从网上传导到网下,比如,有的地方就是不接受消费者选择的某种支付方式,甚至出现开始拒绝消费者使用现金之类的恶劣情形(当然这是个例)。 至于信息的获取,现在先不要说真实性有无保证,但信息获取的范围其实是更狭窄了,网络平台为了吸引眼球和获取更多的点击率和关注度,开始采用智能计算推荐信息,只要是信息使用者喜欢的,相关联的,都投其所好的推送,这是在智能云计算应用出现之后的一大变化。自动智能推送的后果就是对同类信息的关注深度变大了,但对不同信息的广度变狭窄了, 其实都是为了最大程度的占有信息使用者的时间,垄断使用个体的时间,利用信息获取偏好来控制信息使用者。 这算不算是一种垄断的新形式,随着依赖性的形成,会不会让信息获取者慢慢的成瘾,甚至形成心理控制?我觉得已经形成了。 以前我们常常会警觉小孩形成网瘾,现在可以说无论男女老幼,只要接触智能手机,接触网络,对微信也好,抖音也好,头条也好,没有不成瘾的。当然,成瘾的标准可能要变一变了。 这种网络垄断的服务,已经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简化了我们的生活习惯,给使用者提供了便利,但也把整个人群分化封闭,与互联互通,共享共有的互联网初心貌似有点偏离。 能不能说只要是为人服务,是人在管理,就难免走上以人自己为中心的那个私心。人性的弱点还是要认清些,不要被口号蒙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