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职业重建丨幸福在于有事可做

 健康慢走 2019-05-22

刚接触心理学的时候,老师让我们做自我介绍,自我介绍的内容要包括自己的个人信息、兴趣爱好、未来规划三项。

老师说拥有这三项的人,更容易有幸福感,这三项是:有情感,有事做,有梦想。这就是我们的第一课。她说,有情感的人,能感受到人性温暖。有事做的人,生活更有价值,更容易被需要,容易获得幸福感。而有梦想的人,更能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就不容易计较眼前的挫折。

无所事事,没有目标,没有精神动力的人,即使身体健全,也只是浑噩度日。所以幸福不在于身体,而在于心理是否富足。

研究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范三川教授在他的书中写道:在忙碌中把每一天的时间都填满。生活因忙碌而丰富多彩,生命因忙碌而饱满充实。生命的意义在于活得充实和精彩,而不在于活得长短。当然也不会在于健全还是残障。

而工作对于残障小伙伴更加重要,不仅可以证明自己的价值,调整自己的心态,让自己的存在变得有意义。还能在经济上独立,不依靠家人。在工作中,集体能让人有归属感,一起努力的氛围,能激发人的潜力,“被需要”的情感需求得到满足,能在工作中找到自己的价值。做事还可以激发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人以坚定的信念去活好每一天。所以从工作中获得的不止是酬劳,更是一种肯定,提高自己的人生质量和价值,提升自己的生活水平,让生命变的更加自信,更有尊严。

但是残障人士就业难是长期存在的问题。就业途径相对单一,就业率低,就业质量不高,都是残障人士在实现就业的时候不可避免的问题。身体条件相对好一些的残疾人能相对比较容易实现就业,但是就业质量不高,加上残障人士本身健康问题不能保证,工作稳定性差,风险相对较大,让很多用工单位宁愿缴纳残保金也不愿意聘用残障人士。轻度残障就业已经困难,重度残疾人,由于出行难、长时间工作身体方面的问题更是难以解决。所以重度残疾人就业问题,更是难上加难。

北京新起点公益基金会,在重度残疾人职业重建方面不懈努力。成立了多个适合重度残疾人线上居家就业的试点项目,目前一些全国各地的残障小伙伴在基金会的职业重建项目帮助下实现居家就业。不仅让自己有一份稳定的收入,伤友之间一起工作,一起努力。工作之余,大家一起聊天,更是让残障小伙伴的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变。帮助残障小伙伴重塑人生价值,让残障小伙伴靠自身的努力让自己无论是从经济还是精神层面,都能得到满足。实现自尊、自信、自立、自强。

美国的社会学家针对残障人群做过一个实验,因意外截肢的人,平均一年就能走出伤痛。残障对幸福的能力是没有影响的,如果你还在残障的枷锁中无法挣脱,那么试着找点事做吧,有意义的事,会重新点燃你的人生。

不需要做多大的事,每天进步一点点,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在合适的时候,做好合适的事情。我个人所认为的成功,不在于赚了多少钱,获得了多少荣誉,只要今天有新的收获,相比昨天有所进步,即使再小的努力,那我也是在前进的路途中,而不是固步自封,裹足不前。今天比昨天更好,这就是我所认为的成功。

适当的歇息调整,是为了更好的前进。如果我们不在幸福里,那么就请前往追求幸福的路上吧。--新起点移动项目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