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理论依据:《中国灸法集萃》、《中国灸法》、《中国针灸学》 论岐黄之道,谋苍生之福,欢迎各位读者。 今天我们这篇文说,给您聊聊如何应对扁桃体发炎。 扁桃体发炎,有急慢性之分。祖国传统医学外治之法,常常在发作的急性期应用,效果最理想。故而,我们这里说的,主要就是针对急性扁桃体炎、起病时间不长的情形而言。 怎么办呢?我们用蒜泥。方法如下—— 准备大蒜,最好是紫皮大蒜,捣成泥状,取3到5克来贴敷在合谷穴,时间为1到3小时。在此期间内,如果感觉局部已经出现皮肤发痒,抑或发红、起泡,就要摘下来。待局部恢复后,可以灸第二次。 这个办法,我们为您择选自《中国灸法集萃》。此外,几乎任何一本中医灸法的学术著作中,都会对它有所记录。 也就是说,这个办法,早就有,而且早就为医家所广泛认可。只不过,我们老百姓所知甚少而已。 先说说这样做的道理吧。合谷穴,乃是手阳明大肠经的穴位。大肠经的循行路线,路过喉颈部位。肺与大肠相表里。咽喉,为肺所系。故而,刺激大肠经合谷穴,可以起到调节大肠经、肺经经气的作用,对于外感风热,抑或肺胃热盛导致的乳娥(即急性扁桃体炎),有一定的疗效。 但是,我们为什么药用蒜泥呢?因为蒜泥以其辛辣之性,可以有效地刺激皮肤、穴位,其力道是完全可以实现治疗目的的。而这个方法,就是咱们祖国传统医学的所谓“天灸”之法。 什么是“天灸”呢?听起来有点玄乎乎的感觉。天灸的名称,最早出自《针灸资生经》,也叫作“自灸”。它是利用对皮肤有刺激性作用的药物,外敷于穴位的一种灸法。天灸的类型有不少。除了上面提到的蒜泥灸之外,再给您简单说几个,您感受一下即可—— 旱莲草灸:将旱莲草捣烂如泥,外敷在大椎穴上,然后用胶布来固定,灸1到4小时,可以治疗疟疾。 吴茱萸灸:把中药吴茱萸研为细末,用陈醋调味糊状,外敷涌泉穴,用胶布固定,每日一次,可以治疗高血压、口腔溃疡。 甘遂灸:把甘遂适量研为细末,外敷穴位上,或者把甘遂末加入适量的面粉中,再用温开水调成糊状,胶布固定,外敷肺俞穴,可以有效调治哮喘。 威灵仙灸:把威灵仙嫩叶捣烂成糊状,加入少量红糖搅拌均匀,外敷足三里穴,可以有效治疗痔疮出血。 荆芥穗灸:准备中药荆芥穗适量,切碎炒热,装入布袋内,外敷患处,可以有效地调治荨麻疹。 除了这些,其实还有很多。我们会在日后的文说中,给您挑选实用的方法,详细介绍。不过,必须承认的是,这种“天灸”治疗方法,由于立法年代久远,取材过于廉价,所以现在已经少有人重视、推广和继承了。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其加以整理和认识,不能让祖传的东西失传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