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作者沈楼原创,首发于“以梦为马不负年华”百家号。转载请注明出处,切勿未经同意盗用于商业活动。 喜欢诗词的小伙伴们可以关注下哦 ![]() 在诗词圈,我曾经经常听到有人说“不以律害意”,还有说格律,限制了诗词的创作等等,类似这样的话。不可否认格律诗相对于古体诗来说限制更多,要求更多。但我以为这才是格律诗区别于其他文学体裁而独具魅力的地方。其实诗词作为乐文,要调以管弦,利欲歌喉,这也是格律存在的必要性。 ![]() 但是,因为如今诗词唱法已经完全断绝,导致了诗词更偏向于是一种文学体裁,而越来越疏离音乐。 就像在南宋时期,李清照也批评过苏轼,说苏轼词作格律不够严谨,可以说苏轼开创了另一种词风,就是用类似作诗写文的方式去填词,更多的去把它当作一种文学体裁,而对于个别音乐上不协调的部分不加修改。所以苏轼扩大了词的写作范围,却也同时损害了词的音乐之美。 ![]() 其实在很多人眼里,可能觉得格律就是一成不变的,非常古板保守,我认为其实不是这样。格律只是一个大的框架。平仄完全符合格体、没有拗字的诗,在整个唐诗三百首里也是凤毛麟角,屈指可数。其实,格律上是有很多变通之处的,不论是平仄、押韵、对仗或者其他方面,都不是完全一成不变的,都有变通之法。 ![]() 例如,就像今天我们要说的——借韵。押韵是诗词创作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可能在实际创作中,很多人都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就是在作诗的时候,因为没有合适的韵字而苦恼。毕竟在平水韵当中,一个韵部的字只有那么多,如果是七阳韵这样的还好,但是如果你选了窄韵部,那就是很危险了,很可能会落得一个没有韵字可用的尴尬地步,最后甚至,为了成诗而不得不去凑韵,作委曲求全。 ![]() 其实押韵也是有变通之处的,古人就有借韵的用法。所谓借韵,就是借用相邻的韵部来解燃眉之急。这里的相邻韵部也不一定就非是韵部相邻,只要是发音相似的韵部。例如,十三寒和一先韵部就可以相互借韵。那是古人借韵,也是有一定规矩的。 ![]() 第一,一首诗之中只能借韵一次。第二,借韵只能用于首句和最后一句,其他地方不让借韵。 ![]() 例如 《清明》 作者: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其中第二句韵脚是用的“魂”上平十三元韵部,第四句韵脚用的“村”也是上平十三元韵部。 而首句韵脚用的“纷”却是上平十二文韵部,所以首句用到了借韵。 ![]() 不过如今,也有一些大师主张扩大借韵的范围,例如王力大师就在他的著作中主张,借韵可以不限于首句和尾句。所以当我们进行诗词创作的时候,如果找不到合适的韵字,那么就可以试试借韵的方法,包括我自己也是经常会用到借韵。 ![]() 好了,今天关于诗词创作,我们就交流到这里,如果你们也喜欢诗词创作可以关注下,我会时不时的写一些关于诗词创作方面的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