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自百家号作者:钓鱼路人甲 一到夏天,就有很多钓友因为小鱼闹窝而改钓别的鱼了,鲢鳙就是很多钓友的重点目标。说起钓鲢鳙,很多人觉得很好钓,但其实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钓,如果找不对鱼层,即使鱼儿进窝了也不一定钓得到。这里给大家聊聊路人甲昨天钓鱼的经历吧,希望能帮到新手钓友们。 昨天去水库钓鲢鳙(这个水库是承包的,鲢鳙也可以钓),刚到钓点发现我平时习惯钓的那个钓位已经有人在钓了,也是钓鲢鳙。隔着望过去,可以清晰地见到鲢鳙在他窝子里拍打浪花,鱼情看起来还不错。但是等我准备工作都做好,他还是一条鱼都没钓到。于是我也开始抽窝诱鱼,不到20分钟鱼儿也进窝了,一开始也是浮漂有动作却不中鱼,后来重新调整浮漂的深度才将第一尾3斤左右的鳙鱼入护。但是旁边那位钓友依然没中鱼,后来钓了一下午,他硬是一条鱼都没上(锚上来2条),我钓上来15条。 按道理来说,他比我早到,大家隔得也不远,而且这个钓位是我常钓的钓位,我对它还是比较熟悉的,所以钓位就不会有问题。而且窝子里有鱼进窝,说明饵料也没问题,应该能连杆上鱼才对。之所以不中鱼,原因是啥呢,就是对鲢鳙的水层和饵料的状态把握不到位。 ![]() 那么接下来咱们就来根据昨天钓鱼的这个经历,来分析一下鲢鳙的饵料状态和搜索水层的问题。 先说饵料状态,因为鲢鳙是滤食性鱼种,所以大多数情况下钓鲢鳙是钓浮,钓鲢鳙的饵料状态也就直接影响渔获。那么我旁边那位钓友为啥钓不到鱼呢?路人甲仔细观察了他的抛竿频率和鱼群聚集的范围,他开的饵料雾化效果肯定是很好的。但是却忽略了另一个问题,附钩性。 在前期诱鱼的时候,可以雾化快一些,将鱼群快速聚集过来。但是鱼群进窝后,就要适当的保持饵料的附钩性了。如果饵料刚一入水就雾化了,等浮漂到位后鱼儿还没来得及吃饵,钩上的饵料就融散完了。这样饵料一融散完,肯定要提竿重新换饵,这样频率就非常高了,窝子里的鱼也聚集了不少。但就是钓不上来,顶多是锚上了几条。 所以遇到这种情况,应该迅速调整饵料的状态,适当的增加饵料的附钩性,宁可少诱几条鱼,也要保证让鱼有机会吃鱼钩上散落下来的饵料。 ![]() 怎样保证饵料的状态呢,首先开好饵之后先不要打成团,以便在挂钩的时候能够轻松调整饵料的状态。在前期抽窝的时候,轻轻将饵团捏上钩,然后轻轻的抛到钓点就可以了,最好在30秒左右雾化完毕。一旦鲢鳙进窝,就要控制饵料的雾化状态了,挂钩的时候可以适当捏紧一些,增加饵料的附钩性,让饵料在1-2分钟内雾化完毕就好。如果觉得雾化能力太差,可以用手抛饵料来保障诱鱼能力。 鱼层的搜索 在钓鲢鳙的时候,搜索鱼层是个非常关键的环节。就好像我旁边那个钓友,一整天都保持同一个深度,没有根据鱼情及时调整。再加上他的饵料雾化特别好,导致鲢鳙都在他的饵料上方活动,他看见的漂相其实全都是鱼儿在蹭线,所以提竿就很难中鱼,经常锚鱼。 那么怎样判断鱼层呢?可以根据浮漂动作和鱼星的分布情况来综合判断。如果窝里有鱼星,说明鱼儿进窝了,当然了有时候有鱼进窝了也没有鱼星冒起。冒起鱼星的时候就要注意了,这时候说明鲢鳙就要下沉了。如果浮漂总是晃动,那多半是鱼在蹭线,且鱼在钩上上方。 ![]() 如果浮漂动作没力,或者浮漂大幅下滑但提竿不中鱼,这时候鱼儿也多半在鱼钩上方。如果窝子里有零星的大气泡,但没鱼吃饵,说明这时候的鱼儿在水域的中下层,且鳙鱼的几率更大一些。如果鱼星比较细密,但没鱼吃饵,说明鱼儿也在水下更深的地方,且白鲢的几率大。 另新手钓友最头疼的其实还是有顿口却不中鱼,这种原因比较多,有可能是鱼儿在撞线,也可能是讨厌的大白条在骚扰,也有可能是鱼在鱼钩下方比较远,吸食饵料时,钩还没被吸入嘴里,浮漂就出现了信号。一般遇到这种情况,路人甲建议先将浮漂往上推10厘米左右,如果能中鱼,就说明问题解决了。如果还是不中鱼,那就继续往下找鱼层,直到中鱼为止或者浮漂总是晃动为止。(在找鱼层的时候如果浮漂总是出现晃动了,就别往下找了,这时候要下拉浮漂往上找鱼层) ![]() 最后:钓任何鱼都是有一定的技巧的,鲢鳙也不例外。虽然看起来简单但还是有很多细节影响最终的渔获。尤其是饵料的状态和鱼层的判断,这两个又是重中之重。在作钓的时候也要多总结,多分析,从而作出针对性的调整才能有好的渔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