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这是民间流行的一句打油诗,道出了中国历史上的两大谋士—诸葛亮和刘伯温。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状诸葛亮多智而近妖”,所以诸葛亮在三国被妖化了。而刘伯温才是一位“落地化”的谋士,是一位真正的军事家和预言家。 ![]() 刘伯温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为大明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刘伯温一生7大精准预言,最后一个朱元璋不听,造成国破人亡。 第1个预言:元朝在8年内必亡 1360年,49岁的刘伯温被朱元璋邀请到南京,被聘为首席谋士。朱元璋询问元朝的气数,刘伯温说:“八年之内必亡。”果不其然,1368年,徐达攻克元朝大都,朱元璋建立了大明王朝,正好是8年。 ![]() 第2个预言:避免两线作战,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 朱元璋当时占据地盘很少,四面受敌,东面和南面是元军,东南是张士诚,西面是徐寿辉。陈友谅、张士诚等人纷纷称帝,刘伯温建议缓称王,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朱元璋担心攻打一方的时候,另一方恐在背后袭击。刘伯温说不用担心,他们各自为营,绝不会互相配合。果不其然,朱元璋在攻打陈友谅的时候,张士诚还在看笑话,不过灭了陈友谅,下一个就是他了。 ![]() 第3个预言:表面上不能脱离“小明王” 当时的“小明王”是义军的首领,下面各自为政。刘伯温预测,脱离“小明王”的会成为众矢之的。 第4个预言:劝朱元璋处理冤案 1367年,刘伯温被任命为太史令。当时罕见干旱,刘伯温夜观天象,预测有兵灾祸乱。刘伯温建议朱元璋下罪己诏,并且处理元朝久积的冤案。朱元璋命令刘伯温处理这些冤案,大雨从天而降。 ![]() 第5个预言:严明法纪 刘伯温认为,宋朝和元朝之所以灭亡,是因为法律太过于宽纵了。朱元璋听取了刘伯温的建议,建立了一套系统的大明律例,出现了“洪武之治”的盛世。 第6个预言:预言明朝的气数 朱元璋问刘伯温:“天下之事若何?朱家天下长享否?”刘伯温回答说:“我皇万子万孙,何须问哉!”刘伯温这句话彰显了他的智慧,既不触怒朱元璋,又做了精准回答。明朝最后一个皇帝崇祯吊死在煤山,大明灭亡。崇祯皇帝是明神宗万历皇帝的孙子。 ![]() 第7个预言:预测明朝灭亡内因是太监乱政 1370年,朱元璋借鉴历代分封制度,创造了明朝藩封制度。朱元璋将24个儿子和1个孙子,封于边疆及内陆主要城市。这种制度在初期确实起到了抵御侵略、拱卫王室的目的。但是刘伯温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弊端:军阀割据会造成战争。果不其然,朱元璋死后,他的儿子朱棣就造反了,将自己的侄子赶下去了。 ![]() 朱棣是通过非法手段获得皇位的,并不合法,引起了人们的议论。朱棣担心造反,就建立了一个机构,就是东厂。朱棣还是不放心,规定东厂特务必须是太监。朱棣后来又对东厂不放心,又建立了西厂,同样是太监。所以明朝后期的政权被太监把持,到了明朝末年,大太监魏忠贤把持朝政,造成了明朝灭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