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家名曲欣赏《秋塞吟》吴兆基先生演奏

 风吟楼 2019-05-22

古琴曲《秋塞吟》又名《搔首问天》,《昭君怨》。存见古琴曲谱对于此曲的解释大多根据《五知斋》琴谱,认为作曲者是汉明妃王昭君,《五知斋》琴谱在琴曲后记中说:“塞外凉秋,最是动人悲思,况以明妃处此,愈增伤感之怀.调入丝桐,声声仿出一种抑郁忧愁,去国离乡之苦,……。中国古人作曲,往往假托为某一名人所作。例如蔡文姬作《胡笳十八拍》,柳宗元作《渔歌》,司马相如作《凤求凰》,屈原作《离骚》等,《秋塞吟》是否明妃所作,不在这里考证,但曲调主题鲜明,是古琴曲中的一首“ 悲歌” 则是为多数琴家所承认的。此曲之妙,不仅在于写出了明妃的“ 悲” 和“ 怨” ,《五知斋》琴谱在曲首写道:“曲中忧愁悲怨,听之增人牢骚不平之气。嗟手,士屈于不知已,岂独明妃也哉!”说出此曲真正的主题思想。  

同样的曲谱在《自远堂》等琴谱中,把它名为《水仙操》,有些琴家把此曲理解为俞伯牙学琴的故事。故事说;“伯牙向成连学琴三年之后,虽学会了些琴曲,但达不到'精神寂寞、情志专一'的程度。后来,伯牙一人在蓬莱山,(今中国山东省山东半岛东端沿海)上,听得'海水汩没崩澌之声,山林寂寞,群鸟悲号。' 恍然颖悟,遂成为天下妙手。”这样,就把琴曲理解为描写大自然的作品,而标题为《水仙操》。虽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以乐曲所表现的客观情调,与《自远堂》的观点有差。


吴兆基(1908-1997),古琴演奏家。学琴于其父吴兰荪,而后学于吴浸阳。吴浸阳原籍四川,弱冠后离蜀而往来于苏、沪、杭间。因而,吴兆基的风格融汇了川、熟二派之长,琴风潇洒恬逸,质朴古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