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EAPCI冠脉内影像学临床应用的专家共识发布(附精美图集) | EuroPCR 2019

 我爱杂货铺子 2019-05-22

冠脉内(IC)影像学应用已有20年时间,技术和软件的进步与发展促进了影像实时分析和决策的制定,其在诊断性评价和指导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应用也随之增加。但是,不同地区和中心IC影像学的临床应用仍存在较大的差异。在法国当地时间2019年5月21日的 EuroPCR 2019大会期间,欧洲经皮心血管介入学会(EAPCI)发布了冠脉内影像学临床应用的专家共识文件,得到了中国相关心脏学会、香港经导管心内膜血管治疗学会(HKSTENT)和澳大利亚以及新西兰心脏学会的广泛认可。

该专家共识文件是根据现有的临床证据和实践制定的,详细探讨了IC影像学临床应用情况。文件的第一部分主要是关于IC影像学指导和优化PCI以及在理解支架失败机制中的重要作用。这部分已经得到ESC血运重建指南的强烈推荐。

该专家共识文件的第二部分主要是关于IC影像学在明确血管造影评估模糊的病变、描述冠状动脉疾病严重程度、指导严重病变的决策制定等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全文已同步在线发表于《欧洲心脏杂志》(European Heart Journal)。

点击文末“阅读全文”,即可下载专家共识文件原文

该专家共识文件的重点内容如下:

1、 复杂冠脉病变,如糖尿病或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病变亚群如左主干病变、长病变、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患者可以从血管内超声(IVUS)指导PCI治疗中获益,降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主要是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TVR)率降低。近期随机试验数据证实,IVUS指导PCI可带来临床获益。

图1 腔内影像学指导ACS患者治疗的流程图

2、 IVUS评价左主干狭窄(LMS)有助于凸显功能学评估的意义,最小管腔面积(MLA)<4.5mm2需考虑再次血运重建;MLA>6mm2则支持保守的最佳药物治疗(OMT),MLA处于两者间则需要考虑进行功能学评估。

图2 根据最小管腔面积评估左主干病变流程图

3、 IC影像学为基础指导左主干介入治疗可帮助医生理解解剖学复杂性、制定PCI计划并优化PCI治疗策略。

4、 PCI术前进行IC影像学检查对于理解潜在病变基质(underlying lesion substrate )、指导合适的病变准备/选择合适尺寸和长度的支架至关重要。

5、 影像学可帮助理解钙化特征——钙化成角>180°、厚度>0.5mm、长度>5mm提示支架扩张不充分。此外,IC影像学也可用于评价和指导高负荷钙化的策略修改。

图3 血管内影像学评估高风险冠脉斑块

6、 OPINION试验和 ILUMIEN III两项随机试验证实,IVUS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指导和优化PCI作用相同。

7、 对血管造影评估存在挑战的患者,如动脉瘤/扩张性疾病、主动脉开口病变、心脏移植物血管病,可采用IC影像学完成评估。

8、 IC影像学可描述ACS的病因学,而血管造影评估则不能。排除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可影响对患者的进一步治疗策略。

图4 OCT判断动脉粥样硬化性ACS斑块病因

9、 基于IC影像学的病变和患者水平的危险分层可指导强化治疗、降低事件率。

10、 支架失败时,IC影像学指导有助于明确失败原因、指导再次介入治疗。

附专家共识文件原文剩余图片

图5 血管内影像学在非动脉粥样硬化性ACS中的应用(1)

图5 血管内影像学在非动脉粥样硬化性ACS中的应用(2)

图6 血管内与无创性影像学检查PPV/NPV对比

更多阅读

来源:医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