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是史上作诗最多的皇帝,一生写了四万多首,却只有一首千古流传

 Zhanjh1936 2019-05-22

要说历史上作诗最多的不是唐宋的哪位诗词大咖,而是清朝最长寿的皇帝——乾隆。

他一生作诗40000多首。

这是个什么概念呢?

《全唐诗》收录了2200多名诗人作的498900多首诗,也就是说他一个人的诗词产量足以和整个大唐媲美,厉害吧!

可惜的是他的诗词作品是出了名的有数量没质量,经常成为人们调侃的对象。

唐宋的的诗人一诗成名,而清朝的那谁写了几万首诗,无一流传。

他的存在仿佛是为了突出其他诗人的才华,也是够悲催的。

不过其实,要说几万首中,没有精品也是不太准确的。

其实他有一首《咏雪》至今传唱不衰,甚至还入选部编语文一年级教科书呢。

全诗如下:

一片一片又一片,三片四片五六片。

七片八片九十片,飞入梅花都不见。

这首诗几乎就是用数字堆砌起来的,前面几句简单直白到了极点,然而最后一句却是异军突起,全诗的意境一下子迸发了。

“飞”是动态描写,而“不见”又是一种静态,动静结合,展现在读者眼前的是大雪纷飞,寒梅独立的景象。

前面的那些数字描写已不是单纯的无用赘述,而是为了突出梅花的傲骨铮铮,雪花融入梅花,而诗人仿佛也融入了那片梅香雪海。

可以说完全是最后一句拯救了这首诗。

关于这首诗的来历,一直是争论不休,大致有三种说法。

一种便是说这首诗,前三句是乾隆所作,而最后一句是沈德潜所续。

传说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冬天,乾隆带着一帮大臣出游。

望着被白雪覆盖的苍茫天地,一向喜欢吟诗作对的乾隆诗性大发,开口吟道:“一片一片又一片”。

皇帝作诗,再差,众大臣也得捧场,当时大家都夸“好!”

于是乾隆接着又道“三片四片五六片,七片八片九十片……”

正当他还有再往下数的时候,一位大臣突然跳出来,打断了他。

只见这位大臣下跪奏道:“皇上,此诗甚好,请容微臣狗尾续貂。”

本来被打断,乾隆是挺不高兴的,但是一看是当时的大文豪沈德潜,而人家又夸了他,便不好驳人面子,便恩准了。

于是便接上一句“飞入梅花都不见”,而恰恰就是这句扭转了乾坤,将原本不入流的诗歌拉高了一个层次。

所以说乾隆这首诗能够千古流传也是多亏了沈德潜啊!

还有一种说法,跟这个版本差不多,不过帮乾隆续诗的不是沈德潜,而是大名鼎鼎的纪晓岚。

乾隆自负文采,经常出对子为难纪晓岚,两人留下了很多绝妙有趣的对联,例如“花甲重逢,增加三七岁月 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

要说这最后一句是纪晓岚帮忙续接的话,这个可能性也是非常大的。

第三种说法,则是认为这首诗根本不是乾隆所作的,而是清代著名诗人、画家,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所作。

郑板桥刚到扬州之时穷困潦倒,有次他到玲珑山馆拜访友人,那日雨雪霏霏,而他因家贫,只着粗布单衣。

当时馆内一群读书人吟诗作赋,见他如此寒酸,便十分轻看他。

他们以为他就是个乡巴佬,不会作诗,有意为难。

没想到,郑板桥脱口而出“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总不见。”

他们听了,既惊又服。

郑板桥略早于乾隆,所以很多人还是认为这首诗原创是属于他的。

其实要说乾隆皇帝也是够倒霉的了,好不容易出了一首绝妙好诗,结果大家都不承认他是原创者。

说来说去还是因为他的水平有限,你看人家李白杜甫就很少被人质疑。

不过这也不能怪他,人家主业是皇帝,写诗不过是种消遣罢了。

当然不能跟千古词帝李煜和著名书画家宋徽宗相对比了,中国400多位皇帝,能达到那两人水平的寥寥无几。

乾隆皇帝活了89岁,而他一生写了40000多首诗,姑且算他的创作年限为80年吧,那也相当于平均一天1.5首呢。

不说别的,就单他这股坚持,这份恒心,也是令人钦佩的。

试问这世上能有几人能数十年如一日地坚持自己的兴趣爱好呢?

不知你怎么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