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羲之九月《十七帖》的艺术特点是怎样的?

 圭步斋 2019-05-22

《十七帖》,是王羲之的草书代表作之一,被誉为逸少“书中龙”,是草书入门的佳本。宋朱熹在《朱子文集》中称:“《十七帖》玩其笔意,从容衍裕,气象超然。”



《十七帖》风格典雅,不激不厉,没有一般草书的狂怪怒张之习,透出一种中正平和的气象。全帖行行分明,左右之间字势相顾;字与字之间虽偶有牵带,但以断为主,形断神续,行气贯通;字形大小、疏密错落有致,正所谓“状若断还连,势如斜而反直”。《十七帖》用笔方圆并用,含刚健于婀娜之中,行遒劲于婉媚之内,内含清刚,简洁练达却动静得宜。



《十七帖》精妙之处表现在:

结体稳健:书草如楷,从容不迫,平心稳健,心平气和。仔细看下去,精妙至极。有的结体以正而斜,有的似斜反正,有的化险为夷,也有的若断而连。通篇看虽“各自为战”,但字字笔断而意连。相同的字,结体却千变万化,字虽重复,但写法不一。

笔画严谨:点画之妙在于用笔。《十七帖》笔法谨严厚重,极有规矩,点画很少锋芒毕露,大都藏头护尾,线条朴实遒劲,富有立体感,尤其书划转折处如:横折、竖弯勾等笔画,总是轻提重按,顿挫有致,笔笔送到,决不一滑而遏。用笔或圆中有方,或方中有圆,意味无穷,全帖无一败笔。

章法生动:点画之间前笔有终,后笔有始,行气贯通,笔畅神融。从疏密关系看,可谓疏可走马,密不容针,字大小错落,笔画有轻有重,极富节奏感。变化从心。《十七帖》中重字很多,却都写得各有姿态。“帝”、“知”、“汉”、“画”字都尽其妙,令人叫绝。

侧锋取势:帖中“邛”字,以顺入笔的痕迹代替横画。然后侧锋而行,侧锋而出。“计”、“复”字,也都有这种短而方的竖笔。竖笔横下,势必笔尖在笔画左侧,在这样短的距离中,是不可能调整到笔划中间的,这些侧势之笔,骨健气清。

浑圆劲劲:草书圆是重要的。而用笔欲圆,须“用笔盘旋,空中作势”,其力出于臂腕,显得字有长工筋骨。帖中“离”、“奇”、“可得果”三字,皆遒劲圆活。

重按轻转:古人作书:“一画之间变起伏于锋抄”。起伏也就是提按,帖中“至吴”两字,由圆渐方,由转而折,由轻而重,转处轻提,折处重按。再看“足下问”三字,也是转处圆活,折处险峻,正是用笔精妙之处。”

意蕴深长:书法作品的成败,关系人的情态,书法是一种用线条组合的表现艺术。得志就是作者在执笔创作时,豪情满怀,喜怒哀乐跃然纸上,意蕴表现在作品之中。 古有“见其字如见其人”之说。



《十七帖》的作者豁达随和的云水胸襟,刚正真诚的骨鲠个性,是以简炼安祥的笔墨形式实现的。欣赏《十七帖》时,不仅可以从中领会到作品的内在意境美,同时还能感受到右军的人格美,给人以意蕴深长的无限遐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