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相聚CSBS,共话乳腺癌

 生物_医药_科研 2019-05-23

5月18日,2019年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乳腺外科青年委员会年会在京顺利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医师协会(CMDA)、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CCS)、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乳腺专业委员会(CSBS)青年委员会主办,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乳腺中心承办。来自全国各地百余名乳腺诊治领域的权威专家、青年才俊和医护人员共聚北京,探讨乳腺疾病,特别是乳腺癌诊治的热点问题及最新进展。

任国胜  教授

王殊  教授

会议在温馨而有活力的氛围中拉开序幕,CSBS主任委员兼青委会主委任国胜教授及CSBS秘书长兼青委会副主委王殊教授分别致开幕辞。任国胜教授表示,青年专家在规范乳腺癌诊治的同时,应兼顾跨领域合作,为乳腺癌的诊治探寻更多的可能。王殊教授表示,青委会为青年专家提供了自我展示的舞台,希望大家能够集思广益,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并借用《致奋斗中的你》一书,鼓励每一位青年医生把奋斗的精神牢记于心、付诸于行。 

整场学术活动共分“乳腺癌诊断及外科治疗”、“乳腺癌靶向及免疫治疗”、“乳腺癌药物治疗及机制研究”及“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四个章节,16位青年才俊依次报告。

 交叉+融合,灵感一触即发

此次会议以“交叉、融合”为主题,特别邀请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万涛教授、北京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王嘉东教授和清华大学免疫学系徐萌研究员参会交流,三位讲者围绕各自工作展开介绍,引发讨论。

万涛教授带来一场有关人工智能的精彩报告,近年来医学数据爆发增长,数量大、模态多、复杂度高,但以此为基础的计算机辅助诊断和预测系统及基于统计方法的图像处理已蓬勃开展,人工智能与医学影像的结合或将改变临床诊疗流程,并且辅助医生制定更加精准的治疗方案;王嘉东教授在“乳腺癌同源重组修复”的话题里,通过介绍乳腺癌常见突变基因BRAC1/2的致病机理,提出BRAC2携带者的发病是否可以预防、而非发病后接受手术或药物治疗的设想,并呼吁基础与临床多沟通,基础研究或许可为解决临床问题提供新思路;徐萌研究员由免疫反应发生机制开始,结合自身所在实验室的工作,介绍了部分有关寻找“肿瘤免疫治疗靶点”的新方法、新发现,指出基础研究的目的是为了临床应用,帮助更多的患者延长生命。

基因检测,炙手可热

淼  教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从ER/PR、HER2,到多基因Panel,再到同源重组基因修复,乳腺癌的分子生物学指标在不断发展。结合临床试验结果,刘淼教授着重介绍了各大指南目前比较推荐的21基因检测和70基因检测。

对NSABP B14、NSABP B20和SWOG 8814的分析,提示RS评分可以预测不同危险等级从辅助化疗中获益的程度,基于此开展的TAILORx临床试验则进一步提示在HR阳性、LN阴性的患者中,RS评分16-25分、<50岁乳腺癌患者可从化疗中获益。而对于pN1的患者,21基因检测如何指导治疗,还有待进行中的RxPONDER试验结果的公布。

在RESTER试验中,Adjuvant!Online系统与MammaPrint预测的高危组相差20%,提示MammaPrint检测系统可以提供更精准的预测信息。随后的MINDACT研究表明,临床高风险(HR阳性、HER2阴性、LN 1-3个阳性)而基因检测低风险的患者,可豁免化疗。

针对单各基因检测的探索仍在增加,而针对不同基因检测方法比较的研究,目前开展的较少,还有待完善。

刘淼教授在报告最后谈到,基因检测目前只能解决一小部分患者的需求,而通过跨学科合作,深入认识肿瘤的本质,或将找到更加精准的治疗手段。

话题继续,精彩不断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王昕教授首先围绕“新辅助化疗后SLNB的可行性”展开讨论,在使用新辅助化疗使腋窝手术降期已成趋势的前提下,如何选择SLNB还需考虑检出率、重复性、假阴性及安全性这四个实际问题;来自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的徐玲教授,在题为“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的预后评价”的报告中指出,需要更加完善的评估系统将pCR和非pCR再细化,用最小的治疗获得最大的疗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杨后圃教授就临床中常见的“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术中冰冻病理诊断”的流程优化问题进行经验分享,将Z0011标准与MSKCC预测模型风险值结合,判断是否选择术中常规冰冻病理检测。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郭宝良教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徐莹莹教授、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王涛教授围绕重要的临床试验,从“HER-2阳性乳腺癌”、“三阴性乳腺癌”及“三阳性乳腺癌”的角度阐述了靶向治疗和/或免疫治疗在乳腺癌临床诊疗中的应用,强调了细分的意义,以及个体化、精准化的重要性。

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郝晓鹏教授结合工作经验,总结了月经判断、基本策略、强化内分泌治疗、新辅助内分泌治疗、内分泌“+”时代以及依从性等6个“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关键问题”;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解云涛教授介绍了所在团队围绕“中国家族遗传性乳腺癌”开展的研究及数据,强调了精准治疗的重要性,以及寻找新靶点的意义。

北京协和医院龙笑教授介绍了临床常见的“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处理”的问题,就干预的时机、介入治疗的方式以及持续进展的处理分享观点;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王思源教授就“年轻乳腺癌患者化疗期间卵巢储备功能的保护”这一话题,介绍了GnRHa在卵巢保护中的作用,并呼吁维护患者生儿育女和青春永驻的权利;同样来自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曲华毅教授,在“乳腺癌骨转移的诊治策略”的报告中介绍了乳腺癌骨转移的特点、诊断方法、各种检查方法的优点及注意事项;北京大学第六医院潘成英教授分享了“识别和应对乳腺癌患者心理”的话题,通过大量实例,详细讲述了接纳、共情等沟通原则以及与患者沟通的“四步法”。

 高质量论文是对研究成果最好的回馈

尚永刚  教授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在精彩的学术报告中,青委会还设置了特别环节——邀请中华普通外科杂志尚永刚教授为大家讲解如何在乳腺癌外科领域发表高水平论文。尚永刚教授从审稿人的角度给出评估研究文章的四要点:研究内容是否重要、提供信息是否有意义、是否具有新颖性以及是否符合伦理学要求,并且强调了文章书写的细节及统计学的重要性,梳理了常见的拒稿原因,并针对大家选题的困惑,指出临床上不全面的观点和认识都可作为研究的切入点。内容实用,干货满满。

大会在依依不舍中走向尾声。相信这不仅是对过去一年工作的总结,更是新的一年征程的开始。在CSBS青委的大舞台上,立足本职,多方合作,用辛勤灌溉希望,一定能够为规范乳腺疾病诊治、提高乳腺癌诊治水平做出更多的贡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