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冠云:孔庙从祀位次及考订表

 sys_wutao 2019-05-23

关于孔庙祀位的具体位次。古者堂上以西为尊,早在东汉时期,明帝永平十五年就曾幸孔子宅祠仲尼及七十二弟子、章帝元和二年东巡过鲁亦如之,灵帝光和元年又置鸿都门学画孔子及七十二弟子像,根据范晔《后汉书》的记载,章帝元和二年幸鲁祠孔子西面再拜(《后汉书·卷十八》),明、灵二帝时候的情况自当可以想见,但其时的详细祀位之设却不可得知。约略来说,后世孔庙祀位的演变经过,当以唐、宋、明(嘉靖)三个时期为主要代表。唐贞观二十一年以左丘明以下二十一(一说二十二人)人配享孔子,《大唐开元礼》卷五十四记载了唐代国学释奠的位次情况:


设先圣神坐于庙室内西楹间,东向。设先师神坐于先圣东北,南向。其余弟子冉伯牛、仲弓、宰我、子贡、冉有、子路、子游、子夏、闵子骞、曾参、高柴、宓子贱、公西赤、林放、樊须、有若、孔忠、琴牢、梁鳣、叔仲会、冉孺、曾点、陈亢、漆雕开、商瞿、司马耕、子张、巫马施、秦非、商泽、郑国、公冶长、澹防灭明、原宪、蘧伯玉、公伯寮、燕伋、秦祖、冉季、左人郢、公孙龙、任不齐、南宫绦、秦商、亷洁、步叔乘、施常、颜之仆、狄黑、漆雕哆、县成、颜路、颜哙、公祖句兹、伯虔、荣旗、颜高、秦冉、申枨、颜辛、申党、公晳哀、后处、曹恤、奚容葴、石作蜀、壤驷赤、漆雕徒父、乐欬等坐,及二十一贤左丘明、公羊高、谷梁赤、伏胜、高堂生、戴圣、毛苌、孔安国、刘向、郑众、杜子春、马融、卢植、郑玄、服虔、贾逵、何休、王肃、王弼、杜预、范宁等坐,以次东陈,皆南向,西上(若东陈不容,则又于东壁屈陈而南,西向)。席皆以莞,设神位各于坐首。

根据文字的描述来看,唐代的祀位之设是一种单线排列法,古人亦谓之鱼贯法,即,从祀者皆列座于孔子位之左,一字排开,如果排列不尽,则又“屈陈而南”,沿东墙拐弯再行排列,而孔子正位之右则为虚位。《新唐书·礼乐五》记曰:“先时,孔庙以周公南面,而夫子坐西墉下。贞观中,废周公祭,而夫子位未改。”唐中宗神龙元年(705)正月,即曾勅“诸州孔子庙堂有不南向者,改向正南”,但似有推行不力者。于是开元二十七年(739)玄宗又诏曰:“夫子既称先圣,可追谥为文宣王。……昔周公南面,夫子西坐,今位既有殊,岂宜依旧?……其两京国子监及天下诸州,夫子南面坐,十哲等东西行列侍。”(《唐会要·卷三十五》)孔子神位自此面南而坐,相沿至今。宋代以前,孔庙祀位均设于殿上,宋代开始则出现了两庑之设,专门供奉从祀诸儒。清人庞钟璐《文庙祀典考》卷三云:“(宋)太祖因周国子监增修之,塑先圣、亚圣、十哲像,画七十二贤及先儒二十一人像于东、西庑之木壁。”又云:“先时,从祀诸贤并列殿上,至《政和五礼新仪》成,殿上惟祀配位、哲位,诸弟子及先儒分列东西舍,是为东西两庑从祀之始。”庞氏一曰宋太祖之时,一曰徽宗《政和五礼新仪》,前后相距一百余年,其结论未免草率,自不待论。然宋代初期的孔庙祀位虽然有了两庑之设,但其位次仍然延续了唐代的单线排列法,即,西庑第一位接续东庑最后一位。对于这种情况,在神宗元丰七年孟子从祀之后,徽宗崇宁三年太常寺即建言:“国朝祀仪,诸坛祠祭正位居中,南面。配位在正位之东南,西向。若两位亦并为一列,以北为上,其从祀之位又在其后。今国子监颜子、孟子配享之位,即与闵子骞等从祀之位同作一列,虽座次少上,而在文宣王帐座之后,于配食之礼未正,请改正位次,为图颁示天下。”(《阙里文献考·卷十四》)徽宗听从了这个建议。同年,王安石配享孔子庙,位在孟子之次,政和三年又诏封王安石为舒王,配享;安石子王雱临川伯,从祀。《政和新仪》成,定释奠以颜回、孟轲、王安石配享殿上;闵损、冉耕、冉雍、宰予、端木赐并西向,冉求、仲由、言偃、卜商、曾参并东向;东庑,颛孙师以下至杨雄四十九人并西向,西庑,林放以下至王雱四十八人并东向。南宋名儒黄震记载了当时的祀位情况:


往岁,颜孟配享并列先圣左。近升曾子、子思,又并列先圣左而虚其右,不以相向。震闻太学博士陆鹏举云,初制,颜、孟配享,左颜而右孟。熙丰新经盛行,以王安石为圣人,没而跻之配享,位颜子下,故左则颜子及安石,右则孟子。未几,安石女婿蔡卞当国,谓安石不当在孟子下,迁安石于右,与颜子对,而移孟子位第三,次颜子之下。遂左列颜孟,而右列安石。又未几,蔡卞再欲升安石压颜子,渐次而升。为代先圣张本,优人有以艺谏于殿下者。设一大言之士戏薄先圣,颜子出争之,不胜;子贡出争之,不胜;子路出而盛气争之,又不胜。然后设为公冶长,有击其首而叱之曰:“汝何不出一争!汝且看人家女婿!”盖蔡卞安石婿,而公冶长先圣婿也。蔡卞闻之,遂不敢进安石于颜子上,颜、孟左而安石右,遂为定制。南渡后,安石罢配享,宜迁孟子以对颜子如旧制,议者失于讨论,故安石既去,其右遂虚,而颜、孟并列于左。岳珂尝记其事。近岁增曾子、子思,又并列于左,亦未有讨论者,虚右至今。(《黄氏日抄·卷三十二》)

在靖康元年罢黜王安石配享后,正位之侧依然延续了虚右之法,而颜、孟并坐于左。孔庙祀位的最终底定,实则源自中世纪最伟大的儒学复兴者朱子的建言,朱子于绍熙五年撰成《绍熙州县释奠仪图》而对孔庙祀位进行了改进,遂为后世之范本。《朱子语类》记载了朱子对当时孔庙祀位的看法:“释奠,据《开元礼》只是临时设位,后来方有塑像。颜孟配享始亦分位于先圣左右,后来方并坐于先圣之东,西向。……孔子居中,颜孟当列东坐,西向。七十二人先是排东庑三十六人,了却方自西头排起。当初如此,自升曾子于殿上,下面趱一位,次序都乱了。……又云:某经历诸处州县学,都无一个合礼序。”(《朱子语类·卷九十》)根据文献来看,朱子对孔庙祀位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其改进方案是,配位未作调整,但哲位和两庑均以东西相对为序,尤其是两庑祀位,改变了前代虽有两庑祀位,但仍是单线排列的做法。朱子的方案是第一、三、五、七依次于东庑排序,第二、四、六、八则在西庑列位,以此类推,以年代先后为序。在《朱子语类》卷九十中,对当时新考亭书院的祀位有着明确的记载,可管窥其详:“宣圣像居中,兖国公颜氏、郕侯曾氏、沂水侯孔氏、邹国公孟氏西向配北上。并纸牌子。濂溪周先生(东一)、明道程先生(西一)、伊川程先生(东二)、康节邵先生(西二)、司马温国文正公(东三)、横渠张先生(西三)、延平李先生(东四)从祀。亦纸牌子。并设于地。”再通过《宋史》的记载来看,咸淳三年的祀典从祀之位虽然接受了朱子的两庑改进意见,而配位依然一仍旧贯。当时其祀位之序为:兖国公、郕国公、沂国公、邹国公,居正位之东面,西向北上,为配位。费公闵损、薛公冉雍、黎公端木赐、卫公仲由、魏公卜商,居殿上东面,西向北上;郓公冉耕、齐公宰予、徐公冉求、吴公言偃、陈公颛孙师,居殿上西面,东向北上。为从祀。东庑,自金乡侯澹台灭明至华阳伯张栻,凡五十二人,并西向;西庑,自单父侯宓不齐至开封伯吕祖谦,凡五十二人,并东向。(《宋史·卷一百五》)而后来四配之位的东西相向列座之改变,明儒丘濬曾怀疑与金人制度有关。《大学衍义补》云:“今则四子者配享皆左右列,不知始于何时。意者宋金分治,宋人之制如熊禾所云,金人之制则以颜孟与孔子并列,其后平宋又加以曾思因而不改欤?燧之所见盖北方庙像欤?”(《大学衍义补·卷六六》)丘濬的疑问是正确的,《大金集礼》卷三十六载:“(金世宗大定十四年),迁孟子像于宣圣右,与颜子相对。”元人郝经的《续后汉书》卷八十七又载:“后又升孟子,与颜子左右并配。”宋金之时,四郊多垒,南北隔绝,礼制各行其是,元初亦然,甚至元仁宗延祐三年统一礼制,诏“以颜子、曾子、子思、孟子配享”时,仍是“定兖、郕、沂、邹四国公列位配侑,东坐西向”(《元史·卷七十六》),但到了明嘉靖厘定祀典发生了改变,丘濬《大学衍义补》记曰“今则四子者配享,皆左右列”,由是而降,遂成制度。

李冠云:孔庙从祀位次及考订表

曲阜孔庙大成殿外景


如前言,宋代以前的孔庙从祀之位均设于殿上,当时并无两庑之设。宋代开始专设两庑,以供祀先贤先儒,两庑的位次则以世次先后排序。宋理宗淳祐元年(1241)五子从祀,即以周、张、二程、朱为序,也主于年齿。但后来又经国子监集议,改成以周、二程、张、朱为序,这则又是以闻道先后为序。历元明两代,孔庙贤儒的从祀位次虽经数次政府层面的订正,也基本形成了“德同论世,世同论齿”的排序原则,但实际并不尽然。据明人李之藻《頖宫礼乐疏》卷二所载,此时五子的位次是周敦颐列西庑第三十六、张载列西庑第三十八,而作为哥哥的程颢却列东庑第四十,作为弟弟的程颐则位西庑第三十九。李之藻认为:“同在两庑,考其次序,固宜德同论世、世同论齿,然而亦不尽然。《史记》所载有子少孔子十三岁,盖自颜路而下,年似最长,乃在东第七位,居其上者尚有十二人;公孙子石少孔子五十三岁,年似最少,乃在东第十一位,居其下者尚有四十人。”譬如,澹台灭明小孔子三十九岁、宓不齐小四十九岁,其年龄均小于原宪和公冶长,但却分列东西庑第一位。贤儒之中,孔安国和董仲舒都是汉武帝时人,但位在周末的榖梁赤和汉初的高堂生之前。而文中子王通是隋代的人,也位列汉代的毛苌之上。李氏认为,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无非两点:“自开元从祀之初,原未加意考定,亦不依据何书,漫入祠令,遂尔历代相沿,今则载之令典。又经嘉靖重颁,为下不倍闻贵阙疑,惟有肃遵祼将,谁敢意为更正?”但这种情况“令诸先生在庙之灵幸或陟降,而生则服膺其训,殁乃僭躐其祀,能晏然于此否耶?”于是遂建议“今四配东西对列,非其旧矣,礼时为大,则两庑亦以对列为叙,而尊卑从此定焉。东西递互迁跻,复又何疑?今既不可较量爵秩以伤尚德之雅,又不敢轩轾德行以恣月旦之评,独有论世、论齿于义为允。”(《頖宫礼乐疏·卷二》)正是基于这种状态和考量,李氏遂依据史载谱传之先后,对当时的贤儒从祀位次进行了订正,并制成《两庑对列考定位图》附列于疏后。就在李之藻廓清孔庙两庑从祀位次的乱相后,清圣祖于康熙二十五年(1686)又发布上谕,“先贤、先儒从祀位次,应视其道德为先后,不可援师、弟为定例”(《钦定国子监志·卷首》)。再至清高宗乾隆十八年(1753),再次“定两庑位序,按史传年代先后之”(《清史稿·卷八十四》),使得两庑位次重新回到李之藻的方案上来,自此以至清末,再未变更。成书于清光绪十二年(1886)的《文庙从祀位次考》也记载说:“《朱子语类》云:‘七十二人先是排东庑三十六人,了却方自西头排起。自升曾子于殿上,下面趱一位,次序都乱了。’盖宋时已有此失。明宣德三年,命礼部考正从祀先贤名位颁示天下。国朝雍正二年,命九卿等详议增祀、复祀诸贤儒,并通行直省悉依国子监序列。乾隆十八年,复命廷臣考《史》《传》于先贤先儒,分列之中按年序次,载在《会典》。自是从祀贤儒东西互列,寓先后于对待之中矣。”

李冠云:孔庙从祀位次及考订表

北京孔庙大成殿内景


李冠云:孔庙从祀位次及考订表

台北孔庙大成殿西配、西哲位


根据历史上历代对孔庙从祀人员的进退,可整理孔庙从祀、罢祀表如下:(主要参考:明李之藻《頖宫礼乐疏》、清文庆、李宗昉等纂《钦定国子监志》、清庞钟璐《文庙祀典考》、清陈锦《文庙从祀位次考》、黄进兴《犹入圣域》。本文根据从祀者生年先后仅对部分同时代先儒之位次进行了订正,而不同时代的先儒,暂时尊重成说。如北山四先生之一的金履祥,其生年长于南宋文天祥、陆秀夫,但诸书均把其列为元代人,故从祀位次后于文天祥、陆秀夫,今暂从之。特此说明。)

表一:孔庙从祀表(迄民国八年)

一、四配位

李冠云:孔庙从祀位次及考订表


二、十二哲

李冠云:孔庙从祀位次及考订表


三、两庑先贤

李冠云:孔庙从祀位次及考订表

李冠云:孔庙从祀位次及考订表

李冠云:孔庙从祀位次及考订表

李冠云:孔庙从祀位次及考订表

李冠云:孔庙从祀位次及考订表


四、两庑先儒

李冠云:孔庙从祀位次及考订表

李冠云:孔庙从祀位次及考订表

李冠云:孔庙从祀位次及考订表

李冠云:孔庙从祀位次及考订表

李冠云:孔庙从祀位次及考订表

李冠云:孔庙从祀位次及考订表

李冠云:孔庙从祀位次及考订表


备注:以上从祀先儒明嘉靖以前皆称爵封,嘉靖九年改称先儒某子,清代称先儒不称子。以上诸儒坐次皆按生年先后合东西而总计之,“如东十一欧阳子修看似东十范子仲淹之次,实西十胡子瑗之次也。若胡后欧前又增一位,礼部省文或径曰西庑胡瑗之次,又误推韩子琦于西十二而次司马子光矣。当先移欧位于西十一,递移韩位于东十二,东西互移到底让出东十一,以改位新增者。东西互为先后,而次第秩然。余可类推。”(《文庙从祀位次考·两庑先儒》)


曲阜孔庙东西庑内景。根据图片所示,其位次则明显有误。


表二:孔庙既祀而改祀、罢祀者表

《文庙祀典考》卷四十八云:“明初罢祀杨雄,嘉靖间复罢祀荀况等十人,改祀七人于乡。国朝复祀五人,尚有荀况、刘向、戴圣、杨雄、郑众、贾逵、马融、卢植、何休、服虔、王肃、王弼、杜预等十三人纯疵之。”另按,嘉靖九年厘定祀典时,还罢祀一位申棠:《论语》记作申枨,《史记》则写作申棠,二者实为一人,嘉靖九年据此而去其一,今在西庑先贤之位。此处不再列入。又,清宣宗道光九年曾议准明清之际的大儒李颙从祀,后又奉旨以著述家言阐明心性,未有躬行实践超越等罢之。此处亦不列入。

李冠云:孔庙从祀位次及考订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