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念奴娇·忆仲良——元·刘因

 香光庄 2019-05-23

中原形势,壮东南、梦里谯城秋色。万水千山收拾就,一片空梁落月。烟雨松楸,风尘泪眼,滴尽青青血。平生不信,人生更有离别。

旧约把臂燕南,乘槎天上,曾对河山说。前日后期今日近,怅望转添愁绝。双阙红云,三江白浪,应负肝肠铁。旧游新恨,一时都付长铗。  

诗词文本从《金元明清词鉴赏辞典》 

注释

①念奴娇:词牌名。有平仄两体,仄韵体始见《东坡词》,平韵体见之宋陈允平《日湖渔唱》。重头一百字。又有“千秋岁”、“大江西上曲”、“大江东”、“大江东去”、“百字令”、“湘月”、“无俗念”、“酹江月”、“壶中天慢”、“庆壁词”等等二十二个异名。

②仲良:或说即画家王庭钰,江西上饶人。唯王氏字作良仲。存疑。

③谯城:在今河南夏邑县北。壮东南:意谓中原形势壮于东南。

④空梁落月:意谓人去屋空,落月满梁,荒凉凄凉状。

⑤松楸:两种树名,此指墓地树木。青青血:碧血,此处应有青春早逝意。

⑥别离:指死别。

⑦燕南:此处当指保定,作者家乡。“旧约”三句说,当年曾相约,在我家乡相会把臂同游,去往海上。用《博物志》“天河与海通”,乘槎而去典故。槎:船。

⑧“前日”句:往日预订的“后期”,而今已近。

⑨双阙:指都城。三江:指江湖。肝肠铁:比喻仲良性情风毅。皮日休《梅花赋序》云:“余尝慕宋广平之为相,贞姿劲质,刚态毅状,疑其铁肠与石心。”

⑩长铗:长剑。当年齐国冯欢曾弹剑而歌。此处有慨叹良友多才,一生潦倒,未遇器之者之意。

创作背景

词人是由金入元者,虽得元朝重用,但身历两朝,心灵深处自然不免有所隐痛。当词人目睹花落春归,道观倾圮时,便产生家国兴亡、人世沧桑之感,于是写下了这首词。

赏析 

  这首怀友之作,情思郁结深沉,颇有辛弃疾为怀念陈亮而作的《贺新郎》(把酒长亭说)的风神。词从往昔壮游写起。“谯城”,此处指谯郡,即今安徽亳县。谯郡,三国时的五都之一,是中原形胜之地,景色壮居东南。当年作者与友人仲良(其人未祥)同游谯城,纵览中原形胜,饱赏谯城秋色。壮游情景,梦里一一再现。梦忆旧游,自是因怀友至切,思极而成梦。写出第一层怀友之意。一梦醒来,梦中万水千山全然不见。唯有眼前的“一片空梁落月”。梁空生尘,落月余辉残照,环境寂寞凄凉,衬出作者内心的孤独。“空梁落月”是化用杜甫《梦李白》诗句“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杜诗是梦忆诗友李白,本词是忆念挚友仲良,化用诗句堪称贴切。它既写出眼前梦醒时实景,又含忆友之深情。

      “烟雨”三句,将笔意宕开。写对故园的思念和自身的遭遇。“松楸”,象征故园乡国。“烟雨”,并非实景,而是象征在元蒙统治下阴沉凄惨、风雨如磐的时代氛围。平生飘泊、历以磨难,奔走“风尘”,受尽人生磨难,欲哭已无泪,血泪早滴干。“风尘”“泪眼”两个意象叠合在一起,又写出作者四处漂泊、风潮蒙面的落魄失意之状,亦即陆游《剑门道中遇微雨》“衣上征尘梁酒痕,远游无处不销魂”之意。人有痛苦郁闷,总希望与知己倾吐衷肠,宣泄郁闷,解除痛苦。可此际唯有“一片空梁落月”,孤苦无告。正是在这种心态之下才怀友忆仲良,前文的梦忆也不过是这种心态的曲折表现,或者说只是作者的一种依托。故“烟雨”三句虽将词意宕开写自我的处境、心态,其实仍是扣合“忆仲良”的题旨。这是第三层。

      少处不识愁滋味,平生本“不信”人生竟有如此痛苦,会“滴尽青青血”,可自己确确实实是遭逢了。“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别离之苦已难忍受,偏偏又是在血泪滴尽之际 ,更是痛上加痛了。“更”字将情感推进一层,别离才相忆,这是第四层。

      开篇思旧游,过片怀“旧约”。“燕南”,指今北京一带。“乘槎”,相传大海与天河相通,每年八月海边之人便乘浮槎到天上。本词说“乘槎天上”是表现狂游豪兴。“旧约”三句说,曾经与仲良对着山河盟誓,相约“把臂”携手同游燕南,并乘槎浮海,纵览河山。“前日”所约相会同游的日期今日已近,可因人事阻隔,双方不能践约。长时间的盼望今日终于绝望。前日盼望按期同游,但恐失约,心存惆怅,不料今日真的失约,彻底失望。故说“怅望转添愁绝”!“旧约”未践,相期不能相逢,这是写此刻“忆仲良”的直接动因。此乃第五层含意。

      “双阙”,宫门前两侧的楼观,借指京都。“红云”,是京都的特征,《翼圣记》说“玉帝所居,常有红云拥之。”“三江”,此处泛指江湖。无论是京城红云,还是江湖白浪,都将无法“把臂”同游往观,这有负昔日的肝胆热肠。“双阙”三句又有别外一层含意,即如今在元蒙的统治下,无论是进京城做官,目睹红云,还是退游江湖,时观白浪,都无兴会,从些“双阙”、“三江”都将辜负你我的“肝肠”热望。由此回观过片,那么严肃地向山河盟誓,要同游“燕南”,似包含同时往京城求官出仕之意。只是如今“烟雨松楸”,再也无心出仕,当年的豪气将付之东流。出仕不愿,同游不得,旧游已矣,后约失期,满腹忧怨,更与何人说是!知己不在,只得“一时都付长铗”,张铗悲歌了!结句苍凉悲壮,让人想到作者那抑郁不平之气和磨拳拭剑之状。

      词境沉郁悲凉,当是刘因早期之作。它与后期“我本渔樵,不是白驹空谷。对西山,悠然自足”(《风中柳·饮山亭留宿》)的情感心态截然不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