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最主要的文学文化是什么?

 燕山茶社 2019-05-23

中国的文学脉络比较清晰,就如我们经常说的经史子集唐诗宋词明清小说,近现代的也无非就是“诗”,“文”。

所以,在整个中国文学史,基本可用两个字概况,既是:“诗”、“文”。

《诗经》是比较早的文学典籍,是“诗”的始祖。“神话”是相对于诗而出现另一种文学形式,便是“文”,这些具体的典籍有《尚书》、《左传》、《庄子》、等散文集。

自此之后,文学形式基本就以诗和文来具体表现。而这两条线都有璀璨的发展。

诗:由诗经发展到古体诗、骈文、赋,而后发展到近体诗,词,曲等,五四运动之后,提倡白话文,引进西方文学,形成自由诗,但整体的发展脉络比较清晰。在发展过程中有很多巨擘,屈原、宋玉、司马相如、三曹、竹林七贤、陶渊明、谢灵运、初唐四杰、张若虚、王维、李白、杜甫、李商隐、苏轼、李清照、柳永、王实甫、关汉卿、纳兰性德等等,这些都在不同的时间段,推动、发展和丰富了诗的内涵和外延。

文:《尚书》是现知最早的散文集。散文,是相较于韵文和骈文说的,把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史书),统称“散文”。以《尚书》为始,《论语》、《孟子》、《老子》、《庄子》在文学史上影响最大,而后《左传》、《史记》等史书为散文增添了脓肿的一笔。尤其以《史记》为代表,成为散文的典范。三曹、建安七子、王羲之等的魏晋说理、抒情类散文使散文进一步发展。乃至唐宋八大家,再后来,话本和小说出现,让散文进一步发展,至明清时期,蔚为大观。

中国文学包含了政治,更多都是为政治服务的。所以,从政的人也写下不少的文学作品。就像三国时代曹丕的名言:“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也”所指出,中国人都认为文学拥有左右国家发展的强大力量,文学与政治有着密切的关系。故此,自宋以后,文学之所以多出自官僚之手也正是受到这个思想影响,这也是中国文学的特别地方。

自古以来,中国文学一向以韵文为主流,尤其是有不少以描画自然景物及歌颂友情等等为主题的抒情诗。但并没有产生像西方《荷马史诗》那样的叙事长诗。

中国文学总是被赋予太多的东西,“文人”也同时被赋予了更多的责任,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是引领时代发展的主体。

想要更多了解中国文学的发展,钱穆先生的《中国文学史》可以读一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