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未来十年最可能消失的十种职业,有你的吗?

 skysun000001 2019-05-23

作者:李开复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概念的兴起,尤其是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和普及,越来越多的经济学者和技术专家以及未来战略专家,都对即将到来的人工智能时代感到忧虑。

如果从人类发展历史来看,人工智能时代是又一次的技术大变革,那么既然是技术的变革,为何各位学者们还感到忧虑呢?

科学及经济领域内的学者认为,人工智能新型技术的发展或许将在未来引起大规模的技术性失业,是的,你没看错!由人工智能技术所导致的失业潮在未来极有可能发生。

对于未来的商业经济来讲,人工智能技术将会形成前所未有的冲击和变革。对此,经济学者预测,在即将到来的十年,人工智能技术将会为全世界产生15.7万亿美金的财富。

而这笔财富中,相当一部分来自于产业自动化,换句话来说,大规模的机器自动化取代人工将会为这个世界带来巨额的财富,而这笔财富显然不属于被机器取代而失业的人,显而易见,由此造成的结果是社会财富分配继续出现不平衡。

人工智能技术将会成为下一个GPT

目前,已有大部分科学家预见人工智能技术将会成为下一个GPT(通用技术,General Purpose technologies)。

我们在念书时都学习过,技术的大变革将会促进生产力以及生产关系的进步和变革,而人工智能技术革命也许将成为人类历史上技术革命迄今为止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技术大变革。

目前,科技领域的专家预测,未来将会出现的三个经济及社会现象:

第一,新技术的出现毫无疑问将会带来新的就业机会以及社会福利待遇、工资水平的增长(反之肯定也会出现被技术淘汰的岗位所引发的失业潮)。

第二,新出现的GPT(通用技术)具有相当的独特性,这在人类技术革命史上都是前无古人的,因此未来当评估新的通用技术对社会的影响时,应采取与历史上评估方式完全不同的方法。

第三,在第二条的基础上,我们知道未来,新的GPT对社会的影响将会出现新的完全不同的结果。比如说: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的时候,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都得到了提高和革新,随之就是经济水平和就业率以及城镇化的大幅度提升。而第三次电气化工业革命,虽然也提高了生产力,但不一定促进了就业率的提升。

第四,看完了上述第二条和第三条,我们就知道了,同时作为一种GPT的人工智能技术,它的特点是应用速度快,生产效率提供,极大的提高生产力,但侧面也可以看出,它对人力的需求并非那么旺盛,一定程度上,可以认为,对就业和收入的分配也许会带来不及预期的影响。

上述内容讲了一堆似是而非的理论,我想很多吃瓜的大佬,已经不耐烦了:你叽里呱啦的到底想说什么?

其实,上述预判中,基本已经暗示的很清楚了,未来由于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伴随而来的岗位淘汰潮将不可避免。

举个大家最容易理解的例子:30年前的打字员,当初是多少年轻人羡慕,争先恐后希望从事的职业,20年后呢?

很多岗位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都将会面临退出时代进程的命运,这是由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所注定的,不想被淘汰,就得提前未雨绸缪,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或者尽快提高个人综合素养,摒弃掉自身不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那些思维和能力。

说了这么多,也许很多瓜友还是很不满,一堆空话,到底哪些岗位未来大概率会遭受到冲击,甚至被时代淘汰?

根据牛津大学、麦肯锡、普华永道、创新工场等世界知名的高校、咨询领域、科技研究等机构,通过大数据分析以及未来人工智能科技走向,综合目前人类社会已经存在的365种岗位,整理出了一份未来十年内,工作岗位的淘汰概率的榜单。

各位瓜友注意,这份榜单由世界知名机构研究后得出,非我个人胡诌,请勿随意拍砖。由于篇幅的问题,本文仅截取榜单的前十名和后十名作为大家的参考。

人工智能的取代边界在哪里?

很多人单纯的认为,被人工智能淘汰的岗位就是“低技能”或者“纯体力劳动”的岗位,我们不能够简单的从这单一维度来看待未来人工智能对就业的影响。

人工智能在未来既会带来机会,也会带来不利,这个就像当年汽车取代马车一样,很好理解。

人工智能在某些方面,比如数据处理,远胜于人类,但依然也有一些领域永远无法替代人类,比如情感和艺术天赋。

关于上述的理论,我们可以从两张图来仔细理解:

从上面的图示中,我们首先可以看到的是,并非“体力劳动”相关的职业就一定会遭遇淘汰的危险,这主要取决于工作的具体内容。

在安全区工作,大多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有较强的人际沟通和交流的属性,这也是人类之所以成为人类的标志之一,情感的交流,显然机器人是无法具备情感的,即便未来的机器人也许会出现情感的属性,我想那也是非常遥远的事情。

慢变区的岗位,可以看出一个共性则是,这些职业并不依赖于人类的情感、社交等属性,而是与创造性的动手能力相关,很明显目前甚至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这部分职业所需的能力依然是人工智能所欠缺的,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这些职业所需能力,人工智能大概率将会掌握。

两种失业:直接取代和客观取代

人工智能直接取代某些岗位的人工配置,早就开始出现在职场了,这个我想很多人都能已经见怪不怪了,比如工厂里的搬运工,电话销售员等

但是还有一种潜移默化的岗位取代,是很多人无法意识到的,这种趋势并非直接取代我们的在岗工人,而是通过自身的发展对已存在的人力形态形成挑战,最终导致人力形态彻底退出人类社会,由机器完全掌控。

比如,已经开始投入市场的无人商店。无人商店相对于传统人工雇佣的商店来说,其实算是一个全新的行业了,并不是传统商店直接解雇员工,配备无人零售系统来完成的。随着无人商店的大规模发展,传统的雇员商店肯定会遭受到挑战,最后逐渐退出市场,全面导向无人商店的管理模式。

针对每个人的个体危机

上述理论中已经说明了,人工智能未来不仅会引发失业,还会造成社会财富分配不均。

人工智能将会彻底改造制造业,使得传统的制造业向高尖端的智能自动化升级,很显然,这样造成的影响,即是大量的手工操作工人丧失工作,大量低成本的劳动密集型的工厂在产业升级中陷于破产。

曾经,大量的廉价老动力是中国走向全球的发动机和驱动力,而在人工智能促使社会向更高层级的社会形态发展的过程中,大批的廉价劳动力反而会成为社会的负累,到底如何安置剩余的劳动力,预计未来会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

失业潮的来临,伴随的还有让人绝望的个人危机

何为个人危机?就是抛开收入,抛开物质方面的,精神生活,价值理念的认同。很多人不以为然,认为这些都是无关紧要的东西,没什么值得探讨的,那是因为你未曾经历过严重的个人危机。

个人危机的表现,比如抑郁症,比如自卑,自闭等,都是由于现实中所遭遇的各种挫折所引发的精神负面状态,我想这一点大部分人都经历过,只是您未曾留意。

未来,随着人工智能对大量工种的替代,未来很多依赖工作获取报酬的人,除了会失去经济来源,还会陷入可怕的自我怀疑的精神状态。

当我们拥有一份工作的时候,我们就与这个社会发生了联系,工作带给我们一种个人的社会生态,让我们能够体会到自我的感知。

当有一天,这一切突然消失,这些社会联系突然被切断,我们就像从一个车水马龙的繁华闹市顷刻间跌入一个万籁俱寂的深渊,这种天翻地覆的转变并非每个人都能轻松面对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