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作为传统四大名著之一,以情节曲折离奇,古怪有趣盛名,全著看起来像是作者吴承恩在讲述民间的鬼怪故事,但实际整本书和佛教离不开关系。 《西游记》中蕴含着许许多多佛家的道理,其中唐僧三个徒弟的法名就隐含深意。 在《西游记》原著中,唐僧三个徒弟的法名均不是由唐僧命名的。 孙悟空的法名是孙悟空师从菩提时,菩提祖师为他取的;而猪八戒和沙僧的法名,则是观音择选他们护送唐僧西天取经时,为他们取的。 三人的法名虽不是同一人所取,但都有着佛法含义。 观音收服孙悟空时,曾想给他起名,不曾想孙悟空说道自己已有法名,观音便说道:“我前面也有二人归降,正是“悟”字排行。你今也是“悟”字,却与他相合,甚好,甚好。” 可见观音对于“悟空”这个名字是很满意的,正好与“悟能”、“悟净”相匹配。 孙悟空刚拜菩提祖师门下时,菩提祖师对他说:“我门中有十二个字,分派起名到你乃第十辈之小徒矣。” 这十二个字分别是“广大智慧、真如性海、颖悟圆觉”,所以排到孙悟空正好是个“悟”字。因此,菩提为他取名悟空。 而“悟空”二字在佛家中则有“皈依佛”的含义。 而观音给猪八戒取名“悟能”,在佛家中对应的是“皈依法”,意为顿悟佛法,遵守戒法。因猪八戒贪图美色,屡屡破戒,观音才对他有这样的期许。 沙悟净则是源于“随其心净,即佛土净”,对应佛家中的“皈依僧”,所以沙悟净也常被唤作沙僧、沙和尚。 观音菩萨给沙僧取这个法名,与他前期在流沙河为非作歹分不开,观音希望他可以摒弃恶习,诚心学佛,得以清净。 所以,唐僧3个徒弟的法名悟空、悟能、悟净,连起来便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其法名的排序是按照对佛理解的一层层升华而来的,这也与佛家的三毒“贪嗔痴”相对。 他们的法名也代表着吴承恩对于佛家思想的理解,希望唐僧师徒通过西天取经,一步步提升品质,最终达到这种佛法境界的暗示。 悟空、悟能、悟净不止存在于佛家思想中,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也会面对“贪嗔痴”的困扰,小说结尾师徒四人取得真经,得道成仙,同样也给予我们启示。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应该拥有悟空的勇,悟能的真,悟净的善,不懈努力,最终达成目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