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通俗故事中的历史:楚国系列篇(三)——国运的转折

 轩少侠 2019-05-23

 (如果喜欢本文,请关注作者号)

上一篇文章说到楚国建国,称“号为子男五十里”,其实这个地方很小的,小到跟现在的村镇面积差不多。

  而且当时的楚国很穷,穷到怎样一个令人发指的地步呢?《楚居》中曾经记载了一个故事。

(此处已添加小说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说的是,楚国开国之初,费了老大的劲才建起一个祭祀大堂,但是大堂里空荡荡的,没有祭品啊,为啥没有祭品?因为穷啊!可以想象那种穷得尴尬极了的情况。祭祀是国之大事,不能没有祭品,自己没有,那就去邻居那里偷呗。后来楚人果然跑到邻居鄀国那里偷了一头小牛当祭品,既然是偷来的,那可不能敲锣打鼓搞大阵势,只能低调地在晚上搞祭祀。

  楚国的确有晚上搞祭祀的传统,《楚居》中称之为“夕必夜”,“夕”就是指祭祀祖先的仪式。至于这种“夕必夜”的传统到底与当初偷牛的来源有没有关系,这就不得而知了,大家就当一桩笑谈了。

  楚国虽然在周朝中有了名正言顺的名分,但它是个丝毫不起眼的穷乡僻壤啊,哪里能引起当时周成王的注意?

  周朝王室当时势力强大,王畿之地西起岐阳,东到圃田,跨关中、包河洛,关中有六师之军,河洛则有八师大军。而其它的诸侯国,最多有三师之军。西周时期,已经有“常备军”的概念,专门用来打仗,当时最高的军队编制单位便是“师”,一师3000余人。在关中和河洛周朝就有十四师军队,约42000人,在当时这可是堪称超级大国般不得了的军力。

  周成王睥睨天下,志得意满,难免鼻孔朝天,要搞岐阳之盟,普邀天下诸侯来朝一贺,其实就是伸手要东西,收收保护费,展露王室权威。

通俗故事中的历史:楚国系列篇(三)——国运的转折

周成王

  不过楚国的国君熊绎很开心啊,第一次进入周朝都城纳贡,可不得高高兴兴的,给了周成王桃木弓和茅草作为贡品,虽然很寒酸,但是好歹礼轻情意重,熊绎满腔热泪,一片赤诚忠心重达万斤啊。

  可惜周成王大袖一挥,岐阳之盟时都没让熊绎入殿。更加打脸的是,周成王还让熊绎与鲜卑国君在殿外看守火堆,顺便做做摆放苞茅和席次卡的打杂工作,纯粹将他当成服务员使唤。

  熊绎虽然心中很是屈辱憋闷,但他“忍”字当头,脸上仍然笑眯眯,无论周天子给他安排什么工作,他都尽心尽力去做好。

  周成王一看,嘿,这家伙不错,可以多用,每次的重大朝会,就由你来点火吧。熊绎每次都会说,可以啊,没问题啊。

  后来周成王一死,周康王即位,大赏天下。熊绎本以为自己的恪尽职守会换来奖赏,然并卵,熊绎什么都没得到。

  熊绎怒了,你们周朝还是认为我们楚国是蛮夷之邦,所以一直看扁我们,那可以啊,爷不伺候你们了!

  熊绎死后,楚国人破罐子破摔,管他中原王朝认不认我们,还想让我们进贡?没门!你们爱咋咋地。

  那可把周天子气的啊,勃然大怒。《诗经·小雅》中曾经如此描述:“蠢尔蛮荆,大邦为仇。”意思就是,愚蠢的楚人啊,竟敢与强大的中原大邦(即指周朝)为仇!

通俗故事中的历史:楚国系列篇(三)——国运的转折

楚国八百年片段截图

  周朝的意思很明确,楚国你这小样,你不按时进贡,那就是与我为仇,我就要打你!

  于是乎,周昭王率领六师之军南下攻打楚国,想要痛扁楚国一顿。

通俗故事中的历史:楚国系列篇(三)——国运的转折

昭王南征

  昭王南征,持续八年。第一次南征还算顺利,一直打到江汉地区,大抢一番而回。

  第二次南征,昭王大军骄傲得那叫一个鼻孔翻天啊,不把楚军放在眼里。楚军虽然兵力占劣势,但他们不与昭王军队正面交锋,而是反反复复地用小部队骚扰昭王大军,打游击战,不分白日黑夜,打一会儿就跑,然后再跑来打一会儿,乐此不疲,把昭王大军骚扰得没法睡觉。这样的情况可想而知,昭王大军在汉江边惨败,周昭王居然也在撤退的混乱中落水而亡,堂堂周王朝六师大军几乎全军覆没。

  昭王南征而不复,是西周建国以来最严重的一次挫折,从此周王朝由盛入衰。

(此处已添加小说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楚国,则尝到了战争的甜果,一直看不起自己的周王朝,自己伸伸手,便能将他们揍趴下,非常好,以后有的揍了。

  这是楚国国运上升的一个转折点。楚国的战争机器,开始启动。  

 (如果喜欢本文,请关注作者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