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IT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云计算逐渐成为主流,深刻的改变了人们对于传统IT的认知。 而数据中心作为实现云计算的重要载体,也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了应对全新的技术变革,市场上的新兴产品、技术应运而生。 毫无疑问,当数据中心的网络规模越来越大时,企业的运维压力也随之增加,网络虚拟化技术的发展,刚好解决这一难题。虚拟化技术分为横向虚拟化、纵向虚拟化、一虚多虚拟化、网络功能虚拟化等,今天就重点跟大家聊聊横向虚拟化。 横向虚拟化的 起源 在数据中心网络发展初期,没有专门的数据中心交换机。所以在早期的数据中心建设中,IT工作者们延续了传统的以太网经典三层架构来部署,即将网络分为接入(access)、汇聚(aggregation)和核心(core),并运行STP来阻止环路,延用了架构也自然就继承了他的缺点,传统STP存在以下问题: 流量越来越大,STP阻断导致链路利用率低; 非最短路径转发,树根存在带宽瓶颈,转发时延大; VRRP单活网关,备节点设备闲置; STP网络规模受限,收敛性能较差; 管理节点多,逻辑拓扑复杂,维护麻烦。 这些问题虽然在传统网络中存在,但是瑕不掩瑜,STP到今天为止仍然在传统园区网中被广泛使用。但是到了数据中心网络,其I/O更为密集,更加追求高效率和扩展性。这些需求都是STP所难以实现的,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网络架构的发展,这也成为STP技术必然被数据中心网络淘汰的“硬伤”。 于是,横向虚拟化技术应运而生。 最早的横向虚拟化堆叠技术 堆叠是最早的横向虚拟化技术,它是指将多台支持堆叠特性的交换机组合在一起,从逻辑上组合成一台交换设备。堆叠技术本质上就是“合并”,管理平面、控制平面、转发平面的全面合并,这台逻辑设备不但具有唯一的管理IP,而且在各种L2和L3协议中也将表现为一个整体。对于上游和下游设备来说,它们看到这个堆叠组就是一台交换机。对于网络运维人员来说原本需要管理多台设备,现在只需管理一台设备即可。 堆叠技术不仅解决了STP的各种劣势,并且存在一定的优点,总结如下: 1、高可靠性 可实现堆叠系统多台成员交换机之间的冗余备份,并且支持跨设备的端口聚合功能,实现跨设备的链路冗余备份。 2、强大的网络扩展能力 通过增加成员交换机,可以轻松的扩展堆叠系统的端口数、带宽和处理能力;同时支持成员交换机热插拔,新加入的成员交换机自动同步主交换机的配置文件和系统软件版本。 3、简化配置和管理 一方面,用户可以通过任何一台成员交换机登录堆叠系统,对堆叠系统所有成员交换机进行统一配置和管理;另一方面,堆叠形成后,不需要配置复杂的二层防环协议和三层热备份路由协议,简化了网络配置。 堆叠技术的不足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堆叠技术的缺点也逐渐暴露,这是由堆叠原理本质所决定的。主要原因是在一个堆叠系统内,管理平面、控制平面、数据平面的完全合并,会导致如下问题: a. 堆叠系统的软件升级 由于堆叠本身承担了业务保护功能,因此当堆叠系统升级时,不能像VRRP的成员节点升级时由另外一个节点进行流量保护,中断时间比较长。虽然有类似ISSU的技术可以实现不中断升级,但ISSU的适用范围,仅限两个版本差距极小的情况,常规交换机系统升级都需要堆叠的多台设备同时重启。甚至因为技术复杂度、软件工程复杂度的提升,放大了升级风险。 在数据中心网络,网络中断几乎是无法忍受的,所以数据中心“去堆叠化”已经逐渐成为了一种趋势。 b. “脑裂”问题 交换机之间互联的堆叠线路出现故障或者异常时,将导致堆叠分裂。虽然不常见,但是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仍会遇到。分裂后,等同于网络中出现了两台配置完全相同的交换机,造成网络配置冲突,最终导致堆叠系统所承载的业务中断。 c. CPU使用率过高 我们可以设想如下场景,两台双引擎核心设备做堆叠,主设备的主引擎需要协调2个机框共4个引擎的堆叠信令,导致堆叠信令处理加倍,CPU使用率陡增。另一个原因是业务协议报文处理增倍,如STP、802.1X、OSFP、MPLS等,2个机框堆叠提供了翻倍的连接,每个连接上都运行各种协议报文。而交换机堆叠后,为了实现多框间同步,2个机框共4块引擎中仅有1个引擎处于工作状态,4个CPU的压力集中到1个,极易造成CPU过高导致宕机重启等风险,例如正常情况下单机引擎CPU负载30%,在2个机框堆叠情况下可能就已经达到100%。 综上所述,堆叠技术在数据中心环境 显然已不是最优的选择 那是否有其他的虚拟化技术 既可以继承堆叠的优势,又可以规避掉它的劣势呢? 答案是肯定的 vPC技术优势 vPC(virtual Port-Channel)就是这样的虚拟化技术,堆叠是整机级别的虚拟化,vPC则是接口级的虚拟化,它把机框堆叠中的跨设备链路聚合加强了,即跨设备的链路聚合。 同一个vPC组内的两台成员设备的管理和控制平面是独立的,从接入设备的视角来看,vPC与传统堆叠类似,它看到的就是一台逻辑的交换机。但是从三层的角度看,vPC的两个成员都拥有独立的IP地址,两个成员仅存在数据层面的合并,而管理和控制层面都是相互独立的。 vPC的部署拓扑如上图所示,它与前面的传统部署方案相比的优势在于: 1.允许下行设备通过port-channel跨两个不同的上行设备,增加了上行带宽; 2.避免了以太网环路,也就不需要增加生成树(STP)的功能,解决了因为生成树功能而产生的block端口; 3.当链路或是设备出现故障,可以实现快速的故障恢复; 4.双活,确保高可靠性。 |
|
来自: 昵称16619343 > 《科学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