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爱玲的爱司头,到底是什么头?

 老鄧子 2019-05-23

最近在出差,第一站是杭州。

微雨中去了抱朴道院,小仙友带着我上山,一路山色葱茏,南宋时期留下的假山石静静矗立,黄色山墙随山势起伏,宛若游龙,“抱朴道院”四字下,不少人合影留念,我却独独注意到山门边那株需两人合抱的皂角树——结的皂角比我手掌大许多,古人的方子里,将成熟的皂角晾晒洗净,而后捣碎熬煮过滤,便是纯天然的皂角液,可以洗头。

道院的神像下,居然也有一处供着几只皂角,姑娘念念有词。我擦身而过,一阵风入耳,被我听到那少女的祈祷——

不要脱发。

瞬间想过去给她一个拥抱。

作为一个秃头女孩,无比羡慕道院的坤道们,无论长幼,每一个头发都乌黑亮丽。

而我,早晨起来,看着枕头;洗完澡,清理浴室;梳好头,垂首望地,都有一种冲动——给自己造一座金发塔——对,就是故宫珍宝馆里那座著名的“金发塔”。金发塔的主人是你们最熟悉不过的嬛嬛,乾隆皇帝因为看到妈咪掉头发颇为心痛,就让人把妈咪的头发收集起来,制作一座金发塔来供奉。据说,当年为了制造这座金发塔,内务府收集了太后寝宫寿康宫茶膳房内的所有金餐具,又熔掉寿康宫里所有与黄金沾边的东西,金钱、金首饰、金勺子,最后只够做半个金塔。最终,皇帝同意掺入700两(清制单位)白银,这才完成了这座重达3009两的六成金的大金塔。

每次看金发塔,秃头女孩心里想,嬛嬛掉发应该不多,如果换成我们更熟悉的孝钦显皇后(也就是慈禧皇太后),一个匣子的容量估计是不够的。

为什么呢?

因为我们的老佛爷在晚年得了溢脂性脱发!作为溢脂性脱发病友,我深深了解这种痛苦的。溢脂性脱发的原因很多,我估计我和老佛爷的原因非常接近——

我们都喜欢吃肉!

慈禧太后的饮食中,猪、鸭、鸡及油炸煎的食品较多,加上朝政风云波诡,瞬息万变,压力大,吃太油,眼瞅着头发一天比一天少。我们现代人,少一点不要紧,老佛爷不行啊,因为头发少,那些簪环钗坠,就无法上头了。

于是,慈禧太后发明了流行于晚清的发型——大拉翅。根据宫廷生活研究专家苑洪琪老师介绍,大拉翅,是形似一个扇面的硬壳,约尺把高。里面是用铁丝按照头围大小做一圆箍,再用布袼褙做胎,外边包上青缎子或青绒布,做成一个固定的装饰性的大两把头。需用时,戴在头上,不用取下搁置一边。既能美饰头发,又摘戴方便自如,可谓两全齐美。起初慈禧太后让宫女试着做,她亲自指导修改,最后确定为大如意头式的形式,做成大拉翅。勾在颈后的燕尾,也比原来的大,几乎挨到衣领上。大拉翅以粗铁丝作架,设有插簪、钗、流苏、疙瘩针、耳控勺、头花等固定位置,这样一来,完美解决了掉头发不能戴首饰的问题。

我没有大拉翅,更可怕的是,我还特别喜欢折腾发型,三绺头想试试,留仙髻也愿意梳一个,实不相瞒,连爱司头也是我的梦想。

第一次知道爱司头当然是从张爱玲的笔下。张爱玲小姐幼时看见母亲站在镜子前在绿短袄上别翡翠胸针,她便仿佛等不及自己长大了,急吼吼地发誓:“八岁我要梳爱司头,十岁我要穿高跟鞋,十六岁我可以吃粽子汤团,吃一切难于消化的东西。”

所谓爱司头,是当时风靡民国时期的一种发型。爱司,S也。将秀发用发夹固定成S状,有竖S与S形之分,前者俗称桃子髻,后者又叫如意髻。其实有点老气,但在小孩子眼里,大约是成年美女的标志——因为当时那些明星都这样梳。

爱司头风靡上海滩的岁月,贵如宋氏三姐妹,还是公馆人家的夫人、洋行职员的太太、石库门里的妇女,他们大都留着发髻,梳着一丝不乱的爱司头。那似乎是海派女人骨子里散发出的一种格调。

爱司头是烫出来的,民国的烫发技术有限,但上海滩的女士们真的是用生命在烫发。

1930年代,西式烫发传到了中国,第一站是上海。最初的烫发工具是火钳,理发师把火钳烧烫之后,在头发上夹出一卷卷的波浪。这种方法十分危险,时间把握不当,头发就会被烧焦。

随着技术的进步,火钳渐渐被淘汰,发展成电烫和水烫。天津法租界的高档理发店“仙宫”还专门刊登广告,标榜自己“在沪上加聘名师,专做电烫、水烫”,价格为十元,烫发结束送护发油一瓶。这个价钱,恐怕只有少数女性才能消费得起,事实上,普通理发店,女子理发,不过四角到八角而已。但当时的时髦女性,如果要出门去舞厅或者餐厅,都要先去烫发。

那时候,曾经流行过胡蝶那样不留刘海、从头顶开始烫波浪大卷的发型;也流行过梁赛珍那样从耳朵下部开始小卷、上部直发的发型。我有一位忘年交,已经将近九十岁高龄,在家坐着,头发也要梳的妥帖,衣服也要整整齐齐。吃了一口我给她带的栗子蛋糕,忽然端详我说:“侬这只唇膏倒是不错,颜色别致,就是容易脱色。看你吃了一只蛋糕,倒补了三四次。”她就一直喜欢烫头发,晚年头发少了,还是要叫保姆帮忙做小卷。有次给她带了日本买回来的卷发棒,她开心得不得了,连说现在科技发达了,怎么那么好看。有一次,我跟她讲自己掉头发,奶奶说,哎,你们小年轻么,梳头力气忒大了呀!头发么就是要养,我年轻的时候,女朋友说了一个方子,用蛋白洗头按摩,对头发最好。

回来之后,我查了查资料,立刻想要跪下给奶奶磕头——1931年第五期的女性杂志《玲珑》里,确实有这样的护法妙法:

在春天头发很容易脱落。如果常常日光浴,或是头部按摩,可以帮助头发的生长,同时也会使它光滑。在梳头的时候,最好在近窗通风之处,从头前朝后梳。然后从项部而梳到额前,对头发是很好的。可以用蛋白洗发,洗完后再用柠檬汁和水洗净。倘是你的头发很粗,那又要再加一次的手续,就是用醋去洗一洗。

民国人跟我们一样,因为经常烫发,头发容易损伤,头发变得脆弱。于是,配合美发,应运而生了一批护法产品。早期的美发护法产品以欧美进口为主,后来才开始有国货产品,如“广生行”头油、金刚发蜡、凡士林等。针对卷发,另有专门的专用护理产品“发宝”,据说在刚刚做完卷发后用,可以长期维持波浪形状,“女子卷发做圈最宜”这个产品大约有效,在很长一段时间,风靡上海,是时髦女性必买的爆款。

我问过奶奶有没有买过,她撇撇嘴说,没用的,别听说得花好稻好,我觉得还不如我自己的配方。

奶奶讲起的护发配方,说实话用起来需要勇气。《红楼梦》第五十八回,芳官洗头,干娘远疏近亲,要先给自己的女儿洗,芳官和干娘吵得不可开交,袭人“取了一瓶花露油并些鸡蛋、香皂、头绳之类,叫了一个婆子来,送给芳官去,叫他另要水自己洗,不许吵了”。

香皂大约是清洁头皮,花露油是比“头油”更高级的精华素——李渔曾经讲过,只有“富贵人家,则需花露。”孟晖老师做过详细的考证——

所谓“花露”,就是用最初步的简单技术制造的香水。中国人最早接触的香水,是“蔷薇露”,也叫“蔷薇水”,实际就是阿拉伯玫瑰香水,是来自“大食”的进口货,所以也被称为“大食国蔷薇水”、“大食国花露”,或者干脆称“大食水”。从史料记载来看,在晚唐、五代,“大食蔷薇水”经由海上贸易传入中国,并在宋代一直持续进口。到北宋末年,制造阿拉伯香水的蒸馏技术以及相应的蒸馏器具,也传入中国,广州一地就利用这一技术仿造蔷薇露。然而,从目前掌握的资料来看,直到明清时期,利用蒸馏工艺从鲜花中提取香水的方法,才在中国真正普及开来。明清文献中不乏对于花露制作技术的记载,其中,明末人方以智《物理小识》中所记“蒸露法”最为详尽:…… 花气味辛热,无毒。主治:蒸油取液,作面脂、头泽,长发、润燥、香肌,亦入茗汤。——孟晖 《花露油·阿剌吉·大西洋》

这里的“头泽”,也作香泽,就是古人的护发素,《释名》卷四记载:“香泽者,人发恒枯悴,以此濡泽之也。”早在北魏时期,《齐民要术》就记载了最早的护发素制作方法:

合香泽法:好清酒以浸香,夏用冷酒,春秋温酒令暖,冬则小热。鸡舌香,俗人以其似丁子,故为“丁子香”也。藿香、苜蓿、泽兰香,凡四种,以新绵裹而浸之。夏一宿,春秋再宿,冬三宿。用胡麻油两分,猪脂一分,内铜铛中,即以浸香酒和之,煎数沸后,便缓火微煎,然后下所浸香煎。缓火至暮,水尽沸定,乃熟。以火头内泽中作声者,水未尽;有烟出,无声者,水尽也。泽熟时,下少许青蒿以发色。以绵幕铛觜、瓶口,泻着瓶中。

那么,鸡卵的作用又何在呢?《濒湖集效方》记载:“妇女头发垢脂,鸡子白涂之,少顷洗去”。鸡子白是生鸡蛋清的中药称呼,涂抹后能对头发起到保护作用——这就是奶奶所说的蛋白了。

说了这么多“古方”护发,你是不是和我一样也心生向往,但试过的我,真心劝你,一定不要轻易尝试,否则,你就会像我一样,体会到蛋花汤洗头的滋味。

当然,肯定也有例外。

写这个故事,源自最近收到的“这漾”洗发水。说实话,我一直非常慎重推荐洗发水,因为自己的发质一直不够好,试了各种洗发水,防脱发的效果也不是很好。所以,“这漾”一开始来找我的时候,我是拒绝的。

他们坚持给我寄了一瓶,说这是他们根据流传下来的古方,花费4年时间开发的真正意义上的新一代中式植物蒸馏洗发水,让我试一试再说。

包装挺简单的,朴素认真的样子,并不是特别花哨的那种。

一瓶260ml的洗发水,以我每天洗一次头的频率,差不多可以用两个月。

挤出来的洗发水呈清亮的黄色,相比一般的洗发水要稀很多,特别是闻起来特别的清新自然,他们说主要是因为植物蒸馏不是香精,洗头发的时候简单搓几下就有很多细腻的泡沫,洗完头发感觉头皮很舒服,清洁力也很强,就连我这种油兮兮的发质都立刻变得十分清爽,好像整个人也更精神了些。

洗发水用起来感觉也很温和,用了一段时间之后,整个头发的干梳性、光泽性和柔软度都有变得更好。

相比我蛋花汤洗头的经历,这漾同样是用古法,却更用心的挖掘、继承和创新老祖宗留下的东西,做出了实实在在健康天然,好闻、好用又有效的更接中国人地气的洗发原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洗头也要接地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