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兵不死,只是凋零 80 岁了一身硬朗。 「他还可以活很久。」 「哇,这把年纪了,身体还这么灵巧。」 「动作好敏捷啊!」 「看谁敢靠近他,还没出手就被甩的老远……」 这是徒弟 (我先生)还有徒弟的老婆(我)对师父的观察与说词。那时他 80 岁,他想去马丘比丘(Machu Picchu; 意为「老山」) …… 。我请住在祕鲁的大学同学规划了美美的行程,但是我们没有成行。过了两年,他又念起,来去马丘比丘一趟,去看纳兹卡线 (Nazca Lines)……。嘴里说着坚定,但是实在太远了,距离会让许多坚定的意志产生行动顾虑,还是没有去成。我想起西班牙文有句绕口令:"Andes como andes, no andes por los Andes" (任你走遍万水千山,就是别去安地斯山。四个 “andes" 字,只有最后那个字是指安地斯山),意思大致是安地斯山高耸险峻,不易征服。 现在,师父的魂魄应该飞速带他登高望远,也许发现更多的纳兹卡刻线了。 师父今年 85 岁,在这之前,他教拳练拳,太极拳是他的「职业」。每年春天在苗栗神龙山庄开全球年度大会,来自全球欧、美、亚、澳各地的几代徒弟群聚,就为了和师兄弟姊妹们练拳,或跟师父当面请缨,看功夫是否了得,是否得以背榜下山,闯荡武林。平常每周周末山庄集训,偶而来个密集班「急」训; 徒弟分布各个社区担任讲师,每周定时开班授课。寒暑假,师父上山下海,每年总要呼朋引伴,召集徒弟们一起翻山越岭,访古造今,但是,即使旅游,还是得晨练拳、上晚课。 师父不仅练拳,他读书,他写书,常常劝诫徒弟们要多读书。读书才能使拳精进,读书才能解惑,读书才能拳捷舞剑,真正举重若轻。师父著作甚多:《太极拳道几》、《太极拳推手窍正》、《太极哲学之应用》、《道家太极剑法》、《吴国忠太极全集》、《顽猴回忆录》等等,以及生前最后著作《道家传统太极拳揭秘》,尤其《太极拳道几》,三十余年来,几乎是太极拳学习者人人一书。 师父以太极拳为志业,以写书传道,更爱研究图腾。他认为太极拳追本溯源,可从图腾学中寻得灵感与根源启示,因此,他走遍大江南北,对古文明、古文化特别感兴趣:希腊雅典、罗马、山西太原、长白山、四川、宁夏……,有图腾的地方,就有他脚步追寻的踪迹。 难怪,他念念不忘要去马丘比丘,这聂鲁达 (Pablo Neruda)用四百多句诗句写成的《马丘比丘之巅》(The Heights of Machu Picchu / Alturas de Machu Picchu):那儿有古印加文明,有美洲历史文化,纳兹卡在线有数以百计的个别图形,简单的线条,或繁复的螺旋形图案,排列成鱼类、藻类、兀鹫、蜘蛛、花、鬣蜥、鹭、手、树木、蜂鸟、猴子、蜥蜴,这些遗址是文明与生命的源头。 欸!怎么咳嗽个不停呢!对自己的身体太自信了以致于轻忽了?蛙人部队出身的师父,相信自己的身体没问题,他相信自己冲得过去。蛙人部队时期,他们的身体是这样训练的:反绑双手双脚,塞住嘴巴被丢到海里,你还要能游一万公尺远「生还」才算及格。 60 多年前师父在蛙人部队磨练,往来两岸当水鬼,背着受伤的弟兄从对岸游回来,什么生死攸关没经历过,什么出生入死也没真死过。今天,今天,死神来了怎知道?师父可以活到今天这个岁数,或者说,他只活到今天这个岁数,因为一生就是这样过度忍痛、操练、折腾、硬底子活过来的。虽然如此,他还是有一颗科学、理智的大脑,知道练拳归练拳,武功归武功,身体是肉做的。 「罢了!罢了!」这是凯萨最后之叹吗?(连医生都这样说了)五片肺叶已经全无功能了,还要如何ㄍ一ㄥ下去? 「来,来…… 最后的事情…… 」师父跟徒弟说这说那。徒弟拿着纸笔记这记那,跟平常老师上课时并无两样。 交代似完未完。师父睡的更沈了。但是他似乎还是不相信,还要奋力一博。医师估算就是明天了。 一直以来,都是师父说,徒弟听。这回师父是不是不想让徒弟医师说的太准:明天一到就走吗?师父撑到晚上七点,夜里十二点「整装」完回到山庄已是翌日凌晨,过完「明天」一整天,终于放手了。他若不放手,就像他打太极拳一样,没人赢得了他。 我的先生跟着师父练拳已经 18 个年头了; 之前是从书店中找到师父的著作,按图索骥,开始跟师父的徒弟练拳,如是,迄今总计也有 22 年了。事师如父。每回听到人家说练太极拳,别人开口第一句话问我一定是:「他练几式?」我总回答:「什么『都不是』」。我那素有「大象的记忆力」的美名[1],却没有一次清楚记得究竟是 37 式还是 13 式,或是更多数字的架式。几式有何用?花工夫才有真功夫。寰宇世界每个人都可以鱼目混珠各师各法的大概就属太极拳了,因为这太极拳,就像我先生说的,是「新竹米粉凤梨酥」,米粉不是米做的,凤梨酥不是凤梨的馅,但是都很好吃,甚至比真材(才)实料还有名气,但是它不是「米」粉,不是「凤梨」酥,所以太极拳奥妙无比,人人可夸夸其谈,以太极拳之名行非太极拳之实。 常常有人问我,「先生练太极拳,妳也跟着练吧?」 「没有。」 「没有 @-@ ?!」 我常想起师父说太极拳如果夫妻一起练最好,阴阳调和,可以练的更好、更顺。 想起生完第一胎时,体重骤增,坐月子期间先生要我练一招「熊经」就好,十分钟即可,持之以恒,说坐完月子身材就会恢复。 「我想恢复身材,但是我不想练太极拳」。我看着墙上的钟,那十分钟怎么是世纪长,熊经左右绕不到 10 圈,我投降了。 如今我再也追不上了,说几式当然什么都不是了。22 年时时刻刻都在练拳是怎样的情况?我对太极拳毫无拳架的实务可谈,但是我却对太极拳深信不疑,因为枕边人让我成为最佳的见证人。如今,斯人已远,任何一位师兄、师姊都比我更能谈太极拳,更能谈他们的师父,我不班门弄斧,但是我看着师父带着徒弟 (先生) 练拳,我要用另一种非太极拳的方式纪念祝福他。 师父走了,我竟突然问起: 「功夫会不会还没教完」? 「已经教过的就学不完了」。先生这样回答。 是啊,《论语》不是孔子写的,是弟子汇编的。 师父生前想去马丘比丘 ( Machu Picchu) 未能如愿,现在去,其实也一样,因为他想看的纳兹卡线 (Nazca Lines),除了是地名,指祕鲁纳兹卡镇的沙漠地面图形,NAZCA 也可以是动词,就是西班牙文 NACER (诞生、发源、开始、显露)的祈使命令变化,「您出生,您显露」(nazca) 的意思。因此,师父现在以行动剑及履及,飞到纳兹卡线一圆生前宿愿,在安地斯山重生。在这儿,我用马丘比丘所在地,安地斯山最神勇的神鹰之歌(kuntur, kuntur=El condor pasa )—《神鹰飞过》送他。这首歌有着秘鲁豪哈区(Jauja)印加情歌的况味,而「豪哈」就是安乐园的意思,抒发一种谦卑、朴实的望乡愁绪和喜悦揉杂的意境,缅怀着印加帝国的光彩。这不就是师父 85 年来秉持的胸怀:谦卑、朴实。 祝福师父一如神鹰,穹苍自在翱翔,回到原乡的国度,优游安乐园,依然散发他太极拳的光芒。 喔!安地斯山威严的神鹰, 请你携带我,回到安地斯山的家 喔!神鹰。 我想回到可爱的故乡,和我的印加 兄弟姊妹一起生活,那是我梦寐以求 喔!神鹰。 在库斯科,在大广场上 等待我 让我们一起漫步 马丘比丘和娃伊纳比丘山巅
[1]西班牙文说一个人记忆力惊人的用语是「大象的记忆力」(memoria de elefante) **跋 :中华神龙太极学会创始人吴国忠师父于 2016 年 6 月29 日因肺癌过世。
《神鹰飞过》(马丘比丘(0:30)与纳兹卡线(4:00); 最早研究发现的纳兹卡线图形:猴子; 吴国忠师父生肖属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