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这句话是用来冠名武皇帝曹操的,无论真假,曹操这个人在历史上被人评价的最多,也是最难令人评价的人之一,曹操之所以难以评价,是因为很少有人具有这么复杂的人性,曹操聪明,无论文治武功,时而忠时而奸,令人难以捉摸,让别人觉得无法揣测,人们往往害怕自己不知道的东西,曹操就给人这种感觉。 ![]() 大多数人对曹操的描述也许并不客观,但总有其道理,再加上上千年的“以讹传讹”,有些历史人物难免有被夸张的成分。但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曹操为人,生性多疑,很难信任任何人,在他心里最忠实还是他自己。南阳的许劭以知人著称,曾对曹操说:“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此话非常准确。 曹操是举孝廉当的官,其管理风格杀伐果断。曹操家门坎够高,自己又有才能,为人清高,甚至不怕得罪权贵,颇有不跟奸人同流合污的风范。曹操曾经镇压黄巾起义大获全胜,他甚至还能“不为五斗米折腰”归隐乡里,这种人就更不简单了,因为经得起沉浮的考验。最值得称道的是曹操一直有自己的判断能力和想法,归隐期间有人请他出山反叛,不过曹操不看好,后来果然对方兵败身亡。 ![]() 关于曹操的多疑,笔者一直对曹孟德的一件事情“耿耿于怀”:说是曹操在逃难之时,来到自己的朋友吕伯奢家,吕伯奢见到曹操十分高兴,并热情的接待了他。不过一日朋友出门办事,留下了自己一家八口在家。曹操正在睡觉,睡醒后听到门外有人说绑好了杀掉,于是曹操疑心顿生,杀了朋友家八口人,后来发现其实这家人是要杀猪款待宾客,所以曹操杀错了人,故事还没结束,曹操继续上路,路遇吕伯奢,二话不说又把人杀了。与其一道的陈宫不明白曹操为何如此残忍,曹操说,等吕伯奢发现了真相会回来杀他。 当然曹操是一个做英雄也要有“底线”的人,凡事都不可触及他的利益,触及了,管你是佛、是人、还是鬼,一律杀无赦。虽然聪明人有自己的优势,但不是没有弱点的。就比如说太多疑了,就会心力憔悴,没有知心好友,甚至是经常伤害无辜。曹操的复杂就在于此,这大概也有可能是他虽然强势建立北魏,却无统一中国之能的原因之一吧,心胸不够开阔,总是差了那么一点点。 ![]() 曹操这么自我的人自然是树敌不少,很多人对他不满,但曹操向来对待自己的敌人就非常强硬,一个字:杀!三个字:杀无赦!218年耿纪与太医令吉本、司直韦晃、金祎等发动叛乱,耿纪极度憎恨曹操,于是将丞相府点着,想要围困曹操,将其活活烧死。不过最后被急忙赶来救驾的群臣和曹军给灭了,首领被诛灭三族。但曹操还是怀疑判臣没有杀光,于是想出一计。 所以有疑心病的人要是付出实践,办法还是很多的。曹操出了一个看似非常简单的考题,他在空地上以黑白旗分出两个阵营,命叛乱之夜救他的人站到白旗营,没来救他的人站到黑旗营中。看起来这是一场对赏罚的处置,按照常理来讲出手相救的应该论功行赏。但结果却相反,白旗营一个不留,全部被杀,黑旗营可以回家。众人大惊,尤其是那些救驾有功的人。 ![]() 这阵印证了“宁错杀万人,不放敌一人”,这非常符合曹操的个性。像曹操这种人其实并不多,而他的一生也是充满着机遇的,不能认为他人性的阴暗面是曹操成功的全部因素,更不能说厚黑学是一门成功学,这种说法是本末倒置,应该说除了这些被人批评的方面之外,曹操更多的是一个有远大抱负的天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