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特别爱吃仙馅儿,五花八门的馅儿,五花八门的做法,甭管你怎么做,那都是特别香的!今天咱们就来聊聊,那些让北京人流哈喇子的“馅儿”! 肉龙又称“懒龙”,把馅儿铺在擀好的面饼上,卷起来再蒸熟就成了。刚出锅的懒龙,香喷喷 、软乎乎的,直接上手,一口咬下去肉香四溢、满嘴流油。对于北京孩子来说,那简直是童年最难忘的美味了。“大懒龙”顾名思义大个儿的懒龙,每一条懒龙都无愧于“大”这个字,重八两,长二十公分,比手掌还要大的肉龙简直就是北京孩子童年的梦想。 图片来源:微博@吃是门艺术 蒸熟了之后,切成均匀的几段,北京孩子以前上幼儿园的时候经常吃,现在长大了还是想吃这口,只是能找到那种老味道是越来越难了......可以半条半条的点,食量大的人,一条懒龙都能把你吃撑了~半个懒龙,一碗粥再来一盘小菜,不到十五元的标配,却满是北京人记忆里的味道!! 这是一道深受老北京人喜爱的吃食,吃门钉肉饼就得吃刚出锅,那刚出锅的肉饼香喷喷的,两面儿都是金黄色,饱含着浓浓的汤汁,外焦里嫩,清香润口,咬一口鲜汤四溢,味道真是一绝。肉饼烙到两面焦脆,小薄皮包着偌大的肉馅,非常实在。刚出锅的肉饼堆成小山端来,筷子夹着在醋汁里这么一滚,增香解腻。吃的时候小心烫嘴,肉馅里的汁水也是满溢的哦!吃完喝上几口小米粥,一个舒坦。 图片来源:微博@无聊星人-_- 锅贴是一种北京人特别喜爱的美食。有人说锅贴其实就是煎饺,但是其实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儿。煎饺是先煮后煎,而锅贴只能用煎,千万不能加水煮,期间需要不断转动锅子和揭开锅盖淋水。锅贴的馅儿与饺子相类似,纯肉馅儿、猪肉白菜、羊肉西葫、三鲜等等,锅贴和煎饺子可是不一样的,做锅贴的时候特别讲究,得用平锅贴,薄薄抹一层油,将锅贴整整齐齐地摆好,要一个挨一个。不时地要洒一些水或者是把醋稀释洒在缝隙中,直到底部有金黄色,热气腾腾的,看着就好吃。一半劲道一半焦香的表皮,包裹着鲜美多汁的馅料,咬一下酥软适口,给人舌尖上的享受。北京的锅贴,绝对是吃货们不容错过的一道美味。 褡裢火烧是老北京常见的传统名点,味道、样子和锅贴差不多,形状类似古代背在肩上的褡裢,故名褡裢火烧。相传,褡裢火烧由顺义人氏姚春宣夫妻在1876年创制,制作时,用面片装入馅,两面折上,另两面不封口,放入平锅中油煎至金黄色后,起锅上桌,趁热食用。其色泽金黄,焦香四溢,鲜美可口。外表金黄焦脆,面皮连在一起的部分又特别软嫩,咬开焦脆的皮,咸鲜的馅料和汤汁流进嘴里,好吃极了! 图片来源:微博@同学小唐 “糊饼”是老北京一道著名的家常吃食,旧时糊饼是老北京穷人的好嚼裹,又能当粮食又当能当菜,虽说是穷人的吃食,讲究却不少。老北京人做糊饼不叫摊不叫烙,叫“打糊饼”。这馅儿得是紫根儿韭菜剁成段儿,配上鸡蛋再点缀点儿虾米皮提味儿。这面一定得使玉米面儿,凉水和面,小火下锅,等差不多成型了,摊上一层和好的馅儿。出锅后,搁案板上,趁着这热乎劲儿,用刀劈成六瓣儿,您就听这一下刀,咯吱咯吱的声儿吧。 图片来源:微博@嘉言-嘉语 几天不吃那叫一个馋啊!这肉得肥瘦相间才不腻,馅儿里除了配料之外都是肉,皮儿薄如纸!每次这馅饼看着肉都快溢出来了,肉香四溢,皮儿薄但不易断,而且把肉汁都吸得足足的,非常入味。 图片来源:微博@罐头里de鱼 菜团子的馅儿是以菜为主了,野菜、酸菜、雪里蕻、豆角、白菜、茴香等等都可以做成馅儿。普通的就是玉米面,讲究的加入豆面、小米面等,混在一起揉成面团,擀成薄皮,装大馅儿,在手里兜上几下,上锅一蒸,不一会儿,一锅金黄色的菜团子就熟了。现在要是想吃野菜馅儿的还是不容易的,因为能摘野菜的地方越来越少了......要是能碰到,肯定得先来俩吃!毫不犹豫! 图片来源:微博@大魔王Athene 北京的包子分为烫面和发面的两种。北京市面儿上发面儿的居多,配炒肝儿的包子多为烫面的。馅儿大皮儿薄那是必须有的,咬一口,混着肉香的汤汁儿“兹儿”地就冒进嘴里了。喝完汤汁儿再吃包子,满足而充实!无论是单吃还是就着炒肝儿一起,都能勾的人食欲大开。当然还可以将包子做成水煎包吃,同样脆脆的,金黄的,一点儿也不差于外面的水煎包~ 图片来源:微博@堂妈小厨 北京人对饺子特别钟爱,头伏吃饺子、冬至吃饺子、过年吃饺子、破五吃饺子,反正干啥都是吃饺子!真过年的时候,全家人围坐一起,和面、擀皮儿、包饺子,各有分工,过年的气氛一下子就有了!三鲜馅儿、羊肉大葱、猪肉白菜、韭菜鸡蛋,茴香猪肉,茴香鸡蛋等等,包满几盖帘,整整齐齐的,感觉强迫症都被治愈了,下锅煮好后,薄皮大馅儿,吃到嘴里,那叫一个香! 图片来源:微博@—可乐味冰西瓜 |
|
来自: 张学文kae2ydph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