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里,王熙凤作为贾府的“管家婆”,其管理能力确实也得到一家上下的承认。最主要的是王熙凤魄力十足,得到了主仆上下的心服口服。这一点,贾母是看在眼里的。但是,用我们现代的管理水平来看的话,似乎,王熙凤做得还是不够完美。 王熙凤的治理方法,也在“人治”上,着重在治人。她对宁国府一番整治安排,既威慑了下人,更提高了工作效率,使得散漫的宁国府井然有序,这才是王熙凤治家的重点。 比如有一个媳妇迟到了,一顿打罚下来,谁也不敢再犯;比如湘云在中秋夜喝醉了酒,顺手拿走了一个茶杯。丫头婆子不敢糊弄一直找,正是“生要见人死要见尸”,这就是工作规条的不可冒犯。 在“开源”上,让各家婆子“承包”园子,不但减少了之支出,还得到一笔不小的收获。为了“节流”,王熙凤革去了少爷们的点心钱,学费,小姐们的水粉费。这本是好事,减少了浪费。可为了树立个人微信,又私底下又给她们的特例。所以,这在现代管理学上来看,也算是“损公济私”,是一个败笔。 于是,有王熙凤一天,宁国府就能一直正常运转下去,王熙凤一走,宁国府就“兔子归原山”,这就是王熙凤“人治”的不足之处,靠个人的威信治理一个团体,是远远不够的。 和王熙凤不同的是,在她生病期间,探春临时行使管理权。探春管理大观园的时候,除弊兴利,不曾徇私枉法,对于下人也是属于恩威并施,即使对自己的亲娘,也是一碗水端平,绝不徇私舞弊。用现代话来说,这就是用制度管人,这一点上,是强于王熙凤不知道多少。 可惜,王夫人也并不曾真的放权,说到底,探春还是威慑力不足,所以才不能触及到深层次的利益纠葛。说难听一些,这些改革,对贾府来说,还是有点儿戏。当然,这也是在实习期,如果真能转正,或许其作为就会大放异彩、超出王熙凤更多了。 所以,王熙凤侧重的是“人治”,是比较原始的、低级的管理方法。但是她的社交手腕非常丰富,在平衡贾母和王夫人之间的矛盾上,做到游刃有余。而贾探春则在摸索“制度”上的建立,是一种比较高级的管理方法。但火候略显欠缺,于是抄检大观园的时候,生生被人打脸,也是值得深思的。 在我看来,从家庭也好,团体也罢,如果想要长远的发展,探春的管理手段是对贾府更有利的,不知道您对此怎么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