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要定投指数基金?

 zopoba395 2019-05-23

2018年,巴菲特在与基金经理泰德·西德斯的“十年赌约”中大获全胜,证实了主动管理基金会跑输了被动指数投资。

沪深300指数、上证50指数、中证500指数等等,这些我们熟知的指数,很多人是不屑于投资的,实际上这些指数强大到超乎想象,以至让所有基金经理都格外敬畏。一般人的不屑,只不过是对指数的认知不够罢了。

长期地、稳定地跑赢指数,在全世界范围内,很少能有人做到,即便是巴菲特也一样。巴菲特最近十多年的业绩确实是没有跑赢指数的,巴菲特通过主动管理基金获得的收益,也主要是在自己职业生涯的早期所实现的。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指数的存在意义就是在反应、衡量整个股票市场价格总体水平与变动的指标,世界上绝大部分股票指数都是以总市值为最大权重,进行指数编制,每隔一段时间会对成分股进行调整,它集结全市场最优秀的一批公司,所以指数在盈利能力、成长性、分散个股风险等方面,远远超过了普通股票。

从2007年到2014年,美国的指数基金累计净流入超过1万亿美元,与此同时,主动管理基金缩水近7000亿美元。在过去的20多年中,指数基金从被鄙视发展到了巨无霸的资产规模。

基金经理中80%以上都是硕士、博士学历,毕业院校大部分都是清北复交等顶级名校,从研究员、基金助理再到基金经理,层层选拔,历经多年市场磨练,他们为什么还是赢不了指数基金?

01基金规模越大,业绩大概率会下降

随着主动投资基金规模的增加,主动管理收益水平会越来越低,这就是收益规模递减效应。其实很好理解,现在全球互联网互联互通,哪位基金经理操作水平好,我们都能查到,主动管理能力越强的基金自然就会源源不断地收到投资者的资金投入。然而基金经理的投资策略只能对一定量的资金凑效。简单点说就是,大额资金买入一只股票,可以引起大量资金跟风买入,也可能会刺激大规模抛售了结获利,你持有资金越多,单只股票的权重配置也会越大,随着资金量的提升,你的每一次交易都可能对个股,甚或一个板块造成不小的波动影响,这意味着投资策略的有效性会随着资金量的增加而慢慢衰减。所以主动管理基金的投资策略是有资金容量限制的,资金越多,超过投资策略的承受压力区间,投资策略便会失效。

投资行业有个共识,坚持投资策略的一致性,是保持长期稳定业绩的关键。但仅这一点就很难实现,宏观经济在不断变化,市场在周期性地强弱切换,政府政策在不断适应性地迭代,行业规定、基金公司股东、公司的发展战略也都在同步变化,所以基金经理的投资策略、交易风格也会变化,这样就难以保持基金运作的策略一致,基金业绩也就很难稳定创收。

02指数基金一直都是100%满仓分散在成分股,基金不可能满仓

按照证券市场规定,股票基金股票仓位不能低于80%,同时受制于公司风控制度、交易策略等限制,股票基金是不会满仓的。而指数基金一直都是满仓,股票作为透明度高、强流动性的资产,长期来看,满仓的相对其他股票基金来说,自然还是有些优势的。

03基金各项费用磨损,拖累基金收益

指数基金遵循理论计算值,几乎没有运作成本,对投资者而言就不会产生交易磨损。而基金产品就不同了,从成立、投资运作再到退出清算,涉及销售费用、认购费、管理费、赎回费、税费等等,这些费用都要从基金中扣除,投资者的资金这样被拿去了一部分。为了维持公司运营,收取这些费用是必要的,但是不乏有些基金经理通过不断交易,恶意损害投资者权益,为自己谋利。

04均值回归,事物发展的终极定律

久旱逢甘霖,盛极而衰,否极泰来。这种现象周而复始,每当事物发展严重偏离它的长期平均值,总有内外力量推动它回归均值。这样的规律在《易经》《道德经》中都有体现。行业龙头企业和第二名、第三名很难一直保持扩大竞争优势,事实是,领先地位往往反复变换。同样的,主动管理基金要长期稳定地跑赢指数指数,本质上也就是要和事物发展的终极定律作对抗,这其中的胜算,又能有多少呢?

只要国家经济正常发展,我们就可以长期看涨指数基金,究其本质,企业的生产料率和盈利水平才是股票,是指数上涨的源动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