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三国,暗藏着很多的官场处事道理,不管是明规则,还是潜规则,都值得后人认真体会借鉴。今天的《三国官场秘笈5》,我们说说,老板应该怎样兑现对部下承诺的奖励,看看袁术、刘备分别是怎么做的。人在江湖,无信不立。如果一个群体的老大,言而无信,口惠而实不至,不用多久,就会丧失人心,群体的凝聚力就会不断下降。答应给部下的奖励,必须要及时、足额兑现。 孙策 孙策本应是袁术手下头号猛将袁术手下最能打的就是孙家军(孙坚、孙策)了。关东联军讨董卓时,只有孙坚的部队能打赢西凉军。孙坚替袁术征讨黄祖时,不幸被暗箭射死。 孙坚死后,孙策接过孙家军的大旗。虽然孙策当时只有十七岁,但英俊勇武,还豁达亲和,很有号召力。袁术对孙策也很喜欢,说“使术有子如孙郎,死复何恨!” 如果袁术好好笼络孙策,孙策将成为他手下排名第一的勇将,为袁术开疆辟土,安邦守业。可是不知袁术搭错哪根筋,始终没有兑现给孙策的奖励,一再失信。 袁术 袁术两次忽悠孙策,出尔反尔袁术最初许诺孙策任九江太守,不久却改变了主意,改用自己的亲信、丹阳人陈纪担任此职,孙策对此很失望。 后来,袁术攻打徐州,向庐江太守陆康借粮,被拒绝。袁术派孙策攻打庐江,并且许诺孙策说如果拿下庐江,就让孙策当庐江太守。孙策拼死拼活打了一年多,终于拿下庐江,袁术却任用他的老部下刘勋当了庐江太守,这让孙策对袁术更为失望。 两次被忽悠的孙策,彻底看穿了袁术。194年,孙策借口帮助袁术对付刘繇,独立向江东发展,从此开创江东六郡基业。 失去了孙策的袁术,从此走下坡路,越混越差。199年,贫病交加、内外交困的袁术一命呜呼。 刘备 刘皇叔奖励部下毫不手软相比之下,刘备许诺部下的奖励就靠谱的多。 《资治通鉴》记载,刘备攻打益州时,和部下士众约定,“如果事情搞定,刘璋府库里的所有东西,我都不要,都分给大家。”等到拿下成都,士兵们都扔下兵器直接冲到府库里去抢拿宝物。虽然,从表面看,这么做有点损害刘皇叔的光辉形象,但是刘备并没有出尔反尔,制止士兵的举动。甚至在发现军用不足的情况下,刘备也没有下令收缴士兵掠夺的财物,而是和刘巴商量用发行大钱(直百钱)的办法,制造通货膨胀来解决。 可见,刘备深知答应部下的奖励必须兑现,否则今后就再也没人跟随了。根据《三国志张飞传》记载,“益州既平,赐诸葛亮、法正、飞及关羽金各五百斤,银千斤,钱五千万,锦千匹,其余颁赐各有差”。乖乖,刘皇叔奖励部下,真是大手笔啊! 摸金校尉曰: 给部下的奖励必须及时、足额到位,这样才能牢牢地笼络住人心,也能吸引招募更多的人才。谁立功,谁受奖,奖励的公平性也是让部下众人归心的重要因素。切忌不可事先画大饼,忽悠部下效命做事,事后又改用亲疏远近代替功劳大小来分大饼。如果是这样的老大,怎能不走下坡路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