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向度 - 莫邪书法评论工作室学术展 | 陈宇

 攒菁堂 2019-05-23

陈宇,1978年生,师从王伟林、张培元,现任职于张家港市少年宫,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省青年书法家协会理事、楷书委员会委员,苏州市书法家协会理事、教育委员会委员,东吴印社理事,莫邪书法评论工作室成员。

作品欣赏

畅吟殷契周金古,

诸物诸身作画图。

殚见洽闻如幻化,

聆悉天籁我独孤。

许多人看过我的作品后,时常问我,书为何体?源于何碑?怎有如此模样?每每遇此,总令我窘态难言。

度曲见志,落笔生花。中国书法注重对物质世界的精神表达,提倡人文精神的不断提升,寻找内心原初之美,以东方式的哲学思辨去阐释人与自然、与灵魂的“关系”,由此,诸体诸碑诸法并非我关注的焦点,而是在特定的情境中,真实的诠释自己对生命与自然本质的体验和认知。绝非欲人匍匐羡艳,而是营造让人的生命浩瀚起来的独特体验。

书写过程,容不得带有设计意味的取巧心里,一笔落下,笔笔生发;从容写意,率真为本;心神互融,黑白通透。期间充满期待与发现,偶然与必然的交辉相应,更贴近精神与生命的律动。

会心之处,岂可言语?作为艺术作品呈现时,作品的世界便是心性过滤后的“精神世界”。或美或丑、或善或恶,品者结论不同却是事实,如眉宇紧锁、眼眸闪亮、神色忧郁……岂有类同?如此,诸体诸碑也就不再“姓甚名谁”了。

取法不同,因缘有别;心迹流淌,天机无限。事实上当我们面对佳作而情有独钟时,我是谁?在哪?都已经无处可寻了……

一切造化源于天地、启于心灵,虽在虚幻中流淌、徜徉,却又是无处不在的真实。无限与永恒的世界,是上天与我们沟通的心桥。万趣融于神思,俯仰之间,那悠然于天地、出入于心迹的幻化之境,大朴大美,唤醒内心本来的知觉。
  “竹密岂妨流水过,山高哪阻野云飞。”期待无法预知的未来,充实生命的本色,获得灵魂的高飞,“靖潜处以永思兮,经日月而弥远。”
  陡然间,处处有我,处处无我……


回归天性,彰显本真,如此来触动、生发内心“真如”的因子,流淌出自然纯和的心态,那么,唤醒本真中的固有,回归自然的坦诚,所有的一切,都是内心的重塑,便离不开天地、自然对心灵的洗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唯有心底浮现的花,风吹水绽,自成涟漪。

不管何时何地的独守,总是心有阳光透过云层,幻像中的热土清晰可见,无法言传的独白,却任由笔墨留下印记。

人生,只能独行,它是单程旅行的“客票”,跌跌撞撞的“过客”不免感叹一路的艰难,不妨在旅途中留下身影。

留不住生命,却能留下生命的记忆,以及依稀中的背影……

途中风光,自心所现;涓涓自流,无问东西。充盈油然而生,面对满纸墨花,心绪波动涟漪,星点的记忆与遐想,勾起我亦真亦幻的神驰与感动,“有书有琴,见性明心;兹兹独爱,妙作天音。”

冬去春来,花落花开,无非自然法则,真正的春天,就在心里。就像举笔的瞬间,便是花开如莲,恒长当下,生生不息,那才是我的理想归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