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广陵忆旧游——金丹书法篆刻展将在扬州瘦西湖展出

 百科艺术 2019-05-23

主办单位

江苏省书法家协会

南京艺术学院

扬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扬州市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

承办单位

扬州市书法家协会

扬州书法院

扬州市瘦西湖风景区管理处

扬州市瘦西湖旅游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扬州瘦西湖书画院

协办单位

扬州八怪文化传媒服务有限公司

扬州柳湖斋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开幕时间

2019年5月30日 上午10:00

开幕地点

扬州瘦西湖书画院

(由瘦西湖北门进入)

开幕式结束参观书画院两个展区后,

由景区游览车送至艺术中心展区参观。

展览时间

2019年5月30日—6月30日

展览地点

扬州瘦西湖风景区

具体场馆

一展区:瘦西湖书画院展馆一(靠近瘦西湖北门)

二展区:瘦西湖书画院展馆二(两个展馆分别在长廊两端)

三展区:瘦西湖艺术中心展馆(靠近瘦西湖东门)

 友情提示 

三个展区分布在瘦西湖风景区北门与东门之间,你可以一边游览名胜,一边沿途看展,充分体现文化和旅游的结合。

展览参观游览路线图

自 序

“少长在维扬,依然认故乡”,乡贤徐铉的诗,让我抚今思昔。不知不觉中,我已经离开扬州客居南京二十一年了,当年求学金陵,没有想到一去就成定居,身在异乡,对扬州的思念之情愈加浓烈,每忆旧游,当年的一幕幕就浮现眼前,毓贤街、徐凝门、广陵路、瘦西湖、平山堂,都有我儿时的记忆;五丁包、狮子头、烫干丝、干拌面、牛皮糖,老味道犹在齿颊;家人、老师、学长、同事、友朋都在思念之中。

人虽离开故乡,心仍在百里之外,《扬州画舫录》《广陵事略》《芜城怀旧录》常在案头。好在两地不远,可当日往返,我曾刻有一印,印文是“往来于广陵金陵之间”。先是往来频繁,后来逐渐减少,慢慢跟这座生我养我的城市变得陌生起来。站在已经拆迁的老宅旧址,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通往寄啸山庄的徐凝门刁家巷已然不存,我找不到了回家的路,离家不远的康山草堂也踪迹全无,让我无法重游旧地,追忆儿时生活,宋人感叹的“旧游旧游今在否”“梦也梦也梦不到”,才知道乡愁真正的涵义。今虽鬓毛已衰,但乡音无改。

书法是我童丱时的爱好,有人说儿时的一切能够影响人的一生,的确如此。少年时师从扬州雪庐何瑞生先生,记得某年何先生八十,我十八,甘泉路中段小巷的不深处,有我追求书法梦想的记忆。后来到南艺师从风斋黄惇先生,黄先生竟也是扬州籍,偶与我用扬州话交谈,故而倍感亲切。回顾我的学术研究,惊讶地发现竟多与扬州有关:寄居西方寺的金冬心、屡过邗江的邓完白、晩归康山的阮芸台、侨寓观巷的包慎伯、家在运司前街的吴让之,以及扬州太守伊墨卿、阮氏幕僚陈曼生,都是我笔下的人物。我对于清代书学的研究,不知道是无意而为,还是心思所寄,抑或是挥之不去的乡愁?

春风一夜吹乡梦,广陵三月花正开,今于瘦西湖举办个展,有一种“近乡情更怯”的感受。这是我第一次回家的个展,也算我离家二十多年后的汇报吧。此时感慨万千,儿时爸妈带我在瘦西湖公园玩滑梯、初中时和同学骑自行车过大虹桥摔倒的情形历历在目。今之所书,都是扬州历代诗词,或乡贤所作,或写扬州,这些诗句,读来感同身受,有时就像我想说而没能说出的话。同是扬州人,郑板桥作词思家,潘玉良画画思家,我今写字思家,算是另一种解乡愁吧!

广陵金丹于金陵

2019年4月

十年一觉扬州梦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草书中堂

138cm×70cm

2019年

扬州慢

草书二屏条

180cm×53cm×2

2019年

维扬怀古

楷书条幅

162cm×70cm

2019年

关情

隶书条幅

100cm×46cm

2019年

别渚望邗城

拓片题跋

136cm×60cm

2019年

广陵彭蠡联

行书对联

149cm×38cm×2

2019年

春江花月夜

小楷斗方

47cm×42cm

2019年

富春菜单

行书单页

24cm×38cm

2019年

清人咏扬州诗

草书条幅

70cm×30cm×4

2019年

渡口发梅花

草书斗方

37cm×37cm

2019年

过扬州

行草扇面

29cm×60cm

2019年

竹西歌吹

行草条幅

64cm×30cm

2019年

绿杨城郭比西湖

隶书屏条

168cm×38cm×2

2019年

忆扬州

草书册页

42cm×30cm

2019年

广陵三月花正开

草书横幅

27cm×42cm

2019年

扬州好

行书册页

34cm×34cm

2019年

忆旧游

行楷尺牍

30cm×19cm

2019年

竹西佳处

金 丹

1966年 5 月生,江苏扬州人。文学博士。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书法系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教育委员会委员、西泠印社社员、江苏省书法家协会理事、江苏省篆刻研究会副会长、南京颜真卿书画院副院长。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评审专家、全国书学讨论会评委。论著获第五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理论奖)一等奖、西泠印社当代篆刻学术研讨会一等奖、教育部第五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江苏省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文联、江苏省作协授予首批“江苏文艺名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