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写中西文化差异后随想

 2280在路上 2019-05-23

中西方文化都是在中西两方不同环境及条件下发展壮大起来的,两者不相遇就相安无事,一旦相遇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就必然会发生,只是方式有所不同罢了,中华文化是一个拥有“和”属性的文化,面对其他文化时,总是在潜移默化中输出自己的文化影响力,毫无疑问这是一个非常慢的过程。而西方文化天然就拥有着“争”的属性,面对其他弱小的文化,文化的融合将会以掠夺的形式展开,强行向外输出自己的文化影响力,同时消化其他文化的精粹。而这是一个相对而言较快的形式。那么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还有更快的方式吗?文化与文化之间的融合是在己有文化优势下吸取其他文化的优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那么首先我们需要对我们自己文化有充足的了解和总结,在两者接触时选择合作交流,互相学习,互相提高,共同进步。

两个在不同环境下成长二十几年的男性和女性结合在一起,他们相处的时候必然伴随着相互学习,在己有优势基础上学习另一半的优势,共同学习,共同提高。不局限于此,生活中与他人相处时,同样如此。这很理想,有多理想它就有多正确,而什么是正确的呢?能让我们都变得更好的必然是正确的。

马克思在他那个时代提出了名为共产主义的理想,大体是付出与回报等价,在他们那个时代,资本家通过剥削工人利益聚集资本,再通过运营使财富这个球越来越大,而工业革命不过是这个过程的手段,更高效的手段,而随着财富总额的越来越大,哪怕是泄漏出的很少一部分,再加上技术革命的成果,两者使我们所有人的生活得到改善。在那个时代,资本家拥有足够的知识和资源,这是工人阶级接触不到了,确实财富在他们手里发生质变,但伴随着的是工人阶级的牺牲,一代代人的牺牲。显而易见,这不会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那么什么时候是共产主义应该到来的时候呢?

随着生活不断得到改善,每个人的基本生活需要都可以得到满足,比如一个成年人不需要担心父母的身体、子女的教育、住房问题等,他们为社会做贡献不需要以钱为目的,可以是兴趣爱好,也可以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和大家共同的追求,例如活的更长久。一个人不管出生条件如何,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在社会提供的资源下,成为某个领域最了不起的那位。那时我们可以对资本家说,资本不是你们的,是大家的,在你们手中并不一定是最高效的利用,我们同样可以甚至更厉害。那时资本是一种公共资源,使用资本,让资本更高效利用,是财富不断增长的是一种职业,他很伟大,但和他一样伟大的职业还有很多。

毫无疑问,这是我的理想,我无比确信它应当是一条正确的路,未来的路。马克思提出共产主义的时候应该是明白他看不到共产主义社会降临的,所以他更伟大,他依旧竭尽了他的一生去为之奋斗,也许是为了下一个和他一样的人离他的理想更近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