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贷牌照江湖:从3000万到1亿

 昵称20102515 2019-05-23

资产界注: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消费金融频道(ID:XFJRPD),作者:维姆。

“转行的转行,破产的破产,被取缔的被取缔。曾经风光无限的小贷公司现在千疮百孔。”一位小贷从业者如此形容整个行业的没落。其最直观的感受是:上一次的圈内区域聚会,吸引到有近30位小贷公司一把手参加,而最近的一次仅有渺渺几人出席。


“三降”是小贷行业寒冬的真实写照,
牌照生意却是另一番热闹景象。
历经多年快速发展后,
小额贷款行业当前萎缩态势明显。

据央行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去年末,全国小额贷款公司的数量、从业人员数量、贷款余额都较往年大幅下降,降幅为近4年之最,业内统称为“三降”。

据「消费金融频道」调查发现,目前互联网小贷牌照的报价,加上居间等相关费用,总计约一亿元;而在2017年,同类牌照均价在3000万元左右,两年多涨幅近2.5倍。

一、叫价上亿

当互联网小贷牌照的叫价高涨,居间费用也水涨船高。

据「消费金融频道」调查发现,目前互联网小贷现牌照叫
价高达近亿元,已然上涨了不少,中介费也自然水涨船高。
导致此轮互联网小贷牌照价格上涨的直接原因是,今年初175号文鼓励网贷平台转型互联网小贷,
让本来已经暂停批复的互联网小贷牌照价格节节攀升
一位牌照中介称,随着上述政策的出台,问询牌照相关事宜的人明显增加。
据其向「消费金融频道」透露,目前重庆互联网小贷现牌报价为8500万元,另收500万居间费;海南的牌照价格大约为8100万元,居间费相同;广州牌照价格相对便宜,新设立的仅需3800万,而且没有居间费用。
“相对而言,线下小贷牌照则便宜很多。”上述人士对「消费金融频道」表示,如果在江苏、安徽、吉林三省新设立的(线下小贷牌照)报价为800万元,居间费用为5个点;如果是北京的线下牌照大约190万就能拿下。
在2017年监管文件出台之前,符合条件的公司均可自行申请互联网小贷牌照,牌照转让市场行情冷淡,牌照价格普遍在3000万元左右。
此后,由于监管叫停了互联网小贷牌照的申请,导致互联网小贷牌照存量紧张,
其转让费用也逐年提升,两年的涨幅已近2.5倍

二、价值几何

自2010年阿里小贷取得首张互联网小贷牌照后,互联网小贷经历了小范围试点、突围、野蛮生长以及现在的严监管。

2014年前后,监管对互联网小贷牌照试点放开,互联网小贷的自此进入野蛮生长期。

2017年末,监管部门对现金贷和小贷进行清理整顿,不仅大量小贷公司被取消业务资格,而且还暂停了牌照新设审批。

此外,小贷公司还被要求将表外融资计入表内,使其资金来源受限,业务萎缩。

同一年,银监会(现银保监会)已着手研究互联网小贷的相关指导意见,要求从严格管理审批权限、重新审查互联网小贷经营资质、股权管理、贷款范围、信息安全等11个方面进行重点排查和整治。

据「消费金融频道
」了解,互联网小贷牌照的批设被喊停,主要是由于互联网小贷监管和审批的争议。

虽然互联网小贷公司由省级政府审批,但其可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业务;由此监管部门对其全国展业的风险和监管难题一直持保留意见。

另一方面,
监管要求金融业务必须持牌经营
。于是,
现存的互联网小贷牌照则成为现金贷、网贷平台寻求合规的救命稻草。

物依稀为贵,小贷牌照的价值取决于其发放标准。若申请难度大,价格自然走高。

值得注意的是,互联网小贷牌照并非万能,因杠杆率限制,其放贷能力也受限,
小贷牌照的价值几何也值得商榷
截至目前,全国完成工商注册的279张互联网小贷牌照中,金融办批复和过了公示期的共有21
张,
有互联网小贷
牌照且正常运营的网贷平台仅有22家

三、寒冬之后

诸多因素影响下,小贷行业正经历寒冬。
近日,业内有传闻称,
监管正考虑对全国200多家
互联网小
贷进行统一监管
,将从资本金、杠杆倍数等方面提高行业门槛。
对此,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黄大智对「消费金融频道」表示,从合规角度讲,互联网小贷被纳入监管是一件好事。

如果在注册资本、杠杆率、费率等方面给予严格的控制和规定,让互联网小贷具有足够的合法性,并在资金来源等方面逐渐放开,辅以相关的征信手段,预计未来小贷行业逐步成熟和规范;或如银行业一样统一监管。

小贷行业的最初指导意见,
定位于普惠金融,支持三农发展,需要引导资金流向农村及欠发达地区。在未来,小贷公司的定位主要是解决客户临时的需求。
对于小贷牌照何时重开审批,业内普遍认为,
虽不确定何时发放,但重新发放的可能性极大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