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茶小绿叶蝉的危害、防治方法及常用药剂

 gaojinjunmqsg9 2019-05-23

茶树的病虫害中,茶小绿叶蝉是危害茶树的主要害虫,在我国各茶区均普遍发生,严重影响茶叶的产量和品质。现小编将茶小绿叶蝉是的危害方式、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进行总结,供大家参考。

■茶小绿叶蝉的危害

茶小绿叶蝉,又名叶跳虫,属同翅目,叶蝉科,主要危害嫩梢组织,成虫、若虫吸芽、叶和枝梢的汁液,卵多产于嫩梢组织内,影响茶树养分和水分的正常输送,使芽叶生长受阻,被害叶初期叶面出现黄白色斑点,渐扩成片,茶树受害后期叶片发黄,叶脉变红,叶缘梢卷曲,以后叶尖和叶缘全枯焦脱落,严重时全叶苍白早落。

茶小绿叶蝉体积小,肉眼无法看见,等到危害症状显现时,虫口密度相当大,严重影响茶叶的产量和品质,给茶农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被茶小绿叶蝉危害的芽叶,在加工过程中碎、末茶增加,成品率降低,易断碎,易产生烟焦味,对茶叶品质亦有严重影响。

■茶小绿叶蝉的发生规律

茶小绿叶蝉一年发生4-6代,世代重叠。其末代成虫在落叶、杂草或低矮绿色植物中越冬,翌年寄主植物发芽后出蛰。小绿叶蝉在全年有两个发生高峰,第一个高峰期在5月下旬至6月中、下旬,第二个高峰期在10月至11月上旬。成虫和若虫在雨天和晨露时不活动,时晴时雨、留养及杂草丛生的茶园对其发生有利。成虫在茶园中多栖息在茶丛叶层,卵一般产在芽下第13节嫩梢组织中。若虫常栖息在嫩叶背面。

茶小绿叶蝉受外界气象环境影响较大,在诸多气象因素中,气温对茶小绿叶蝉的影响较大,其次是降水、湿度和日照。茶小绿叶蝉的每一个发育阶段对温度的高低都有一定的要求,只有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茶小绿叶蝉才能发育、活动和生长。冬季若特别寒冷则成虫死亡率高,翌年虫口基数减少,发生较轻。一般阴雨连绵的气候有利于该虫的发生,危害较重。

■茶小绿叶蝉的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适时清理茶园及附近杂草,减少越冬成虫和当年虫口密度,喷药前清除杂草可提高药效。及时采摘,减少成虫产卵的场所和有卵嫩梢,抑制虫害发生。合理施肥,另要配施有机肥以增强茶树长势。在茶园间作一些植物会显著提高茶园的生态调控能力。

2)生物防治适时喷施球孢白僵菌、金龟子绿僵菌等微生物农药,苦参碱、藜芦碱、香芹酚等植物源农药控制茶小绿叶蝉的发生及危害。同时可以利用蜘蛛等天敌制约虫害的发展。

3)化学防治。在茶小绿叶蝉发生盛期,应立即喷药杀虫,不同种类药剂注意轮换使用。研究表明,一些老的农药品种在防治茶小绿叶蝉上的抗性表现突出,如主要茶区的茶小绿叶蝉和茶尺蠖等害虫对吡虫啉、啶虫脒、溴氰菊酯、联苯菊酯等农药品种表现出较高的抗性。当前,茚虫威、氯虫苯甲酰胺、氟啶虫酰胺、虫螨腈、唑虫酰胺等农药已逐渐成为茶叶虫害治理上的主要农药品种。有关企业开发的氯虫苯甲酰胺·茚虫威、虫螨腈·氟啶虫酰胺、高效氯氟氰菊酯·噻虫嗪等混配产品,在防治茶树虫害的效果上有极佳的表现。

茶小绿叶蝉严重影响茶树的树势及来年的产量,化学防治具有速效、实用简单、受环境影响小等特点,当病虫害爆发时,化学防治具有歼灭性效力,在短时间内即可收到理想的防治效果。各农药企业在开发产品时,应关注有关产品的抗药性,尤其还应关注农药的残留期,降低长残农药产品在茶叶上的应用风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