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此地1988年大开发,一港商10年投资26亿,现在是国家级新区

 fxiaog 2019-05-23

1988年,“南沙开发之父”霍英东正式提出开发小南沙的构想,头十年就不计回报地投入了26亿多元。在20多年的南沙开发史中,霍氏集团在这里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如今,南沙新区规划获批,即将踏上新征程,与其息息相关的霍氏家族又是怎样一番心情呢?

霍启山提到次数最多的是霍氏集团与政府的合作“非常密切”、“非常顺利”。回望霍氏集团在南沙的发展历程,霍启山坦言变化非常大。“南沙能够跻身国家级新区,是对霍氏集团之前工作的肯定。”

面对在南沙的巨额投资,霍启山淡然一笑:“这个数字真的没有统计过,现在我们已经不计算回报率了,只是希望能打造出真正宜居宜业的滨海新城。”

20多年前,南沙被称为广州番禺的“西伯利亚”。为何霍英东先生会一眼相中这块滩涂,是许多人都为之不解的问题。

霍启山说:“当时南沙还是番禺的一部分,而我爷爷本身就是番禺人。”他说,霍英东是个故乡情结很浓的爱乡人士,改革开放以来一直都在参与广州的投资。当时的南沙还是番禺一块偏僻的土地,而霍氏家族选中南沙作为开发之地的原因,最重要的还是其独特的地理位置。

“南沙不仅是珠三角的中心点,而且临海。世界上很多发达城市都在海边,比如香港、纽约、伦敦等。”霍启山说,当年霍英东凭借着对运输事业的理解,发现南沙水路距香港38海里、距澳门41海里,方圆100公里内有深圳、东莞、珠海、中山、江门等14个大中城市。而南沙的25公里海岸线,更是珠江口上的天然良港。

霍启山已经不太记得第一次来南沙的情形了,但让他感慨的是,改革开放30多年,全中国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南沙的变化也大得惊人。作为最早在南沙投资开发的中坚力量,霍启山认为,霍氏家族和南沙已然是一家。

霍英东一直很看重内陆的开发。霍氏集团从建设中国第一个高尔夫球场——中山温泉高尔夫俱乐部,到欲打造南沙为宜居宜业的滨海新区,不仅是霍氏集团在内陆的投资建设历程,更是中国改革历程的缩影。

经过一系列开发,南沙从番禺的“西伯利亚”,到从番禺区脱离出来成立南沙区,如今又跻身国家级新区。霍启山坦言,南沙开发上升到国家层面后,霍氏集团将全力配合国家政策,支持南沙的新发展。

20多年前,霍英东提出开发小南沙。20多年后,大南沙的开发提上议程。如今的南沙,更是提升到国家高度,曾经的小南沙,与大南沙又有着怎样的关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