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发自简书App
遇事不指责,是深到骨子里的教养 遇事不指责是一种修养 不到别人生活中指手画脚,是难得的修为。 用一根手指指着别人的时候,三根手指正指着自己。 在不违背原则的情况下,学会用一颗理解的心看待对方的不足,才真正标志着人格的成熟。 图片发自简书App
1 遇事不指责,是深到骨子里的教养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需要善意的沟通。 杨绛和钱钟书先生的夫妻相处之道,时常让人称羡: 当女儿钱媛媛出生的时候,钱钟书来到病房探望妻子,并且告诉他,自己在家“干了坏事”,把墨水瓶打翻了。 杨绛却笑了笑,温柔地说:“不要紧,我回家洗。” 钱钟书懊恼地说:“墨水呀!房东家的桌布都被染黑了。” 杨绛安抚道:“墨水能洗掉的。” 每当家里坏了什么,杨绛总是说“不要紧”,钱钟书对此深信不疑,并且心怀感激。 很多时候,由于认知不一,每个人的思维都有所差异,沟通方式也各有不同,很多时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然而,“沟通”和“指责”是不一样的。 指责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带着敌意和负面情绪去埋怨对方; 而沟通则是考虑到双方的立场,出于关心,给予对方善意的提醒。 每个人都有面对不幸的时候,与其将矛头直指对方,不如共同面对,冷静思考。 心理学中有一个著名的“费斯汀格法则”: 生活的10%由发生在你身上的事组成,而90%则由你的反应所决定。 成熟的人有情绪而能操控情绪,不在情绪的影响下意气用事。 高品质的沟通不是情绪的转移,而是从心开始,相互理解。 图片发自简书App
2 宽容体谅,是真正成熟的标志 在嘴上吵赢别人,是最无意义的胜利。 有一句话说,“与人沟通时,70%是情绪,30%是内容”,当没有正确地表达内容时,误解就会因为情绪的激化而进一步加深。 很多时候,矛盾的产生不是两人之间真的有什么深仇大恨,而是将小事过于放大。哪怕不了解真相,也一定要争个输赢。 但如果只站在自己的角度看问题,便容易陷入狭隘之中。 在全面地了解事实的真相之前,不妄下论断,是一种成熟,也是高情商的体现。 换位思考,宽容体谅,是人与人之间最善良的沟通方式。 形成相互体谅的思维习惯,才能更好地与人相处。 图片发自简书App
3 不必在意无意义的指责 别为了那些不属于你的观众,去演绎不擅长的人生。 为什么有的人总是活在焦虑不安里? 因为在完善自己的过程中,总是太在意别人的目光,活成了别人希望的样子。 破解这种焦虑的方法,最重要的是懂得拒绝莫名其妙的指责,做一个真实的自己。 著名画家达芬奇说:“应当耐心听取他人的意见,认真考虑指责你的人是否有理。” 如果对方说得有道理,那么确实该反省自己; 但如果对方的指责只是为了抬高自己,便不必在意,当做没听见。 不要让自己为别人的情绪负责,懂得拒绝无理取闹的指责,是一种成熟的智慧。 图片发自简书Ap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