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赵孟頫:是非功过,历史会给一个公道吗?

 看书童 2019-05-23

总第一四六一期;欢迎关注。

赵孟頫自画像

功也过也话松雪

文/傅吉生

书法作为一门汉字的书写艺术,从它的萌芽时期发展到今天,历经三千多年的沿袭和发展,涌现了无数倾心书道的作者,包括有史记载的各代著名书法家李斯、张芝、钟繇、王羲之父子等,这些书法精英为书法艺术的发展和深化做出了巨大贡献,树立了一座座丰碑,留下了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理所当然地受到书史的肯定和后世的追忆与颂扬。

但历史似乎也有例外,元代大书法家赵孟頫却没有受到如此礼遇。七百年来,尤其明清时期,论者给予他毁誉参半的评价,泾渭分明且言之凿凿。反差之大,殊非常见。

赵孟頫为何引起如此强烈的争议?如何看待他穷其一生致力于书法经典的传承、融汇活动与学术定位呢?值得我们深思。

赵孟頫行书《为日林和上书心经》民间秘藏本

诋毁者说,综之有二:其一,丧失节操仕元,是其一生不可抹掉的污点,故薄其人而恶其书。讽其书作“妍媚纤柔,殊乏大节不夺之气”,贬斥赵字的“熟媚绰约”是“贱态”;其二,赵体“因熟而媚俗,笔下多软,学之必入歧途”,“软俗无骨”,“馆阁体”是宗法赵字所致云云。

赞誉者则指出,赵孟頫“篆、籀、分、隶、真、行、草书,无不冠绝古今”,“书画绝伦”,“上下五百年,纵横一万里,举无此书”。

诸论观点可谓冰火两重天。那么,怎样客观地评价赵孟頫的功与过呢?我们应该全面看待赵孟頫在弘扬书法艺术中所作的努力。

赵孟頫楷书《胆巴碑》局部

作为书法家,赵孟頫在世时即一峰独立,领袖同侪,影响波及后世,延续不断,他的名字还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用作水星环形山的命名。这些史实和业绩只是因为他是元朝的“高官”吗?答案应该是否定的。

由于赵孟頫书法艺术的全面和文化地位的崇高,其主张符合艺术发展规律,并能体现当时人的审美情趣,所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号召力。

赵孟頫一生勤奋,长于思考。针对南宋渐轻魏晋经典、淳古之气糜弱而侧重纵肆躁露的“尚意”习气,他力主学习魏晋的风骨和唐人的法度,举起了以复古为宗旨的旗帜,践行着以扭转南宋之书法颓势为肇始的改革主张,蕴含着崇尚经典、回归自然和守正出新的文艺思想。当然,“古意论”的品格和意境,不仅是学习古人的技法,更重要的是回归到古代文人气畅、高逸的思想境界,学古而不泥古,是博采众长、广收并蓄,以复古为抓手,而后“托古改制”,形成自己成熟的风格。他的书学承继和书学主张是缘于对书法时局的清醒认识。

正是因为赵孟頫竭力倡导“复古”,元代书法呈现出全面的回归趋势,衔接上了魏晋、唐的书法脉络,使得元代的书法回归到传统中去,在临习古人的经典之作中步入化古出新的途径。

赵孟頫临章草《皇象急就章》局部

赵孟頫诗书画印俱精,尤以书法闻名天下。其篆、籀、分、隶、真、行、草各体书法皆擅,各具高格。自承幼学,即从师古开始,初学钟繇、智永、褚遂良和徐浩,结体用笔,时有所得。而对于“二王”用力极深,特别是对羲之的《兰亭序》和献之的《洛神赋》几乎到了痴迷的程度,心摹手追,不遗余力。

赵孟頫晚年在《临右军乐毅论帖跋》里道出了学习古人的辛秘:“临帖之法,欲肆不得肆,欲谨不得谨,然与其肆也宁谨。”他以此方法学晋人,下笔节制,理想是将晋书的风韵化入谨严的唐法之中,积而化之,为我所用。

他的临写不是拘泥于形似,而是通过临写以求了解原作的笔法、风范与神韵,来强化自己的积累和表现力。他坚持平正冲和的审美标准,把全部精力用在对艺术本身的精益求精上。正是经过长期的磨炼和积累,融会贯通,在其四十五六岁后终于形成了以“二王”为风范,又有自己鲜明特点的“赵书”。他的字,博采众长而自出机杼,用笔讲究,结构严谨,轻灵婉转,珠圆玉润,古今论者,多有感评,这在他的传世手札和碑刻中,得到了极好的诠释。

赵孟頫信札

赵孟頫一生留下了大量的手札墨迹,这些手札多涉交游、书论等方面,映射出他复杂矛盾的心理和坦荡的襟怀,是探讨赵孟頫的世界观、人生观、创作观的宝贵资料。

从书法角度来看,这些书札信手拈来,真草间出,映带匀美,笔意婉转停匀,妍润多姿,表现了温雅清朗的审美意蕴。随着时间的推移,其结构日趋平稳合理,笔法日趋精美完善,可谓是以平和心写雍容字,达到了不即不离而风规自远的自觉境界。其代表作有《归去来辞》《出师表》《陋室铭》《前后赤壁赋》等,兼以行书、楷书,面貌自异,各有千秋;而《洛神赋》《酒德颂》《俗尘帖》则将赵孟頫登峰造极的书法造诣表现得淋漓尽致,备受推崇。

碑版方面赵孟頫也有卓越妙品,如《胆巴碑》《光福寺塔铭》《玄妙观重修三门记》《定鼎碑》等笔意自然,圆秀流动而极富韵味,深受六朝北魏碑刻的影响。赵氏吸收众家之长,参以自己的笔意,写出了柔中带刚、端庄秀美、独具风采的楷书。

综观赵孟頫生平事业,他的书法喜欢的人有,唾弃的人也有。无论带着怎样的评价,不可否认的是,赵孟頫是元代最伟大的书画家。

赵孟頫《二诗二赞》局部

任何一种艺术主张和风格的产生,都离不开具体的历史环境,并受艺术发展规律的制约。赵孟頫承前启后,开创一代书风,他的书法为中国书法史谱写了灿烂的一章,是连结中国艺术史的关键人物。他革除宋人“尚意”散漫和“师法不古”取资不高留下的弊端,审时度势,提出了复古的主张。赋予有元一代艺术思维的重要审美标准,这些明确表现在他的书法审美价值取向上,且广泛渗透于诗文、绘画、篆刻等艺术审美之中。

书法艺术发展要求重视传统,是其重要特点之一。每当沧桑变易、文化失范、踯躅不前时,人们总是能从前辈的启示中寻找针砭时弊的良方,以利创新。王羲之父子奠定的“尚韵”审美标准、唐代书家的继承发扬、宋之苏黄米诸家形成的“尚意”高潮等,他们致力的本体虽异,但却是同出借鉴创新之机杼。赵孟頫在书法艺术倡导古意论的出发点和宗法进取的落脚点,亦复如此。赵孟頫以其学识和修养对以往的书法史进行了总结和反思。

赵孟頫《行书诗文卷》

作为艺术评论和艺术史,主要应从艺术本身的特质、从审美的角度来研究它的创作和作用。在具体的个案中厘清是非对比关系,从而确定书家在该艺术门类史上的地位。有元一代,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蒙古民族入主中原,先进文化未能畅行其道时,赵孟頫通过自身的辛勤创造和不懈的奋斗努力,使中华民族的悠久文化得以发扬光大,书法艺术重新回归了亮点,这正是赵孟頫针砭时弊、努力进取的成果,其历史贡献应该说是巨大的、不朽的。

阅读全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